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8.85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資源分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經濟活動中,由於資源稀有性(scarcity of resource)的產生,造成可用資源的匱乏與不足。在資源稀有下,如何使既得的資源能夠發揮使用的效率,達成公平、合理的原則,就要注意到資源有效分配的問題。資源分配者可以優先順序(priorities)或取捨(trade-off)等方式,來達成分配效果。
教育資源分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資源分配是指人力、物力等資源在教育上配置情形及分配效果而言。在人力方面,包括教職員工等質與量於各級教育中的配置是否允當;而物力方面,則是指教育經費在各級教育、各所得階層中分配的效果。教育經費分配效果,從性質與功能言,可以分為直接與間接分配,前者又稱為教育的所得效果;後者則稱為教育的替代效果。如果在教育經費分配上,能夠兼及兩種效果,不僅能夠達成財政公平的原則,也有助於租稅移轉的效果,實踐教育機會平等(equity)的理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如:「分割」、「分離」。
配與。如:「母鳥將捉回來的小蟲分給小鳥吃。」
分擔。如:「分憂解勞」。
辨別。如:「分辨是非」。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
區別、不一樣之處。如:「大小之分」、「人我之分」。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約分」、「二分之一」。
評定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量詞:A>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B>用於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C>用於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D>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只花五分鐘的時間,就完成這項實驗。」E>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F>用於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逢人只說三分話」、「一分努力,一分收穫。」
名位、權利、義務等的範圍、限度。如:「身分」、「名分」、「本分」。
整體中的局部。如:「部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物。如:「資金」、「物資」、「資產」、「資本」。
費用。如:「工資」、「車資」。
年齡、學歷、經歷等身分條件。如:「資格」、「資歷」、「年資」。
天生的才智。如:「資質」、「天資」。
供給、幫助。如:「資助」。
資本家的簡稱。如:「資方」、「勞資合作」。
資料:可供參考或研究的材料。如:「原始資料」、「第一手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的起始處。如:「源頭」、「泉源」、「飲水思源」。
事物的根本或由來。如:「根源」、「源流」、「來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性結婚。如:「婚配」。
妻子。如:「元配」、「繼配」。
按適當的比例或標準加以調製。如:「調配」、「配藥」、「配色」。
分發、安排。如:「分配」、「支配」、「配給」。
補合成對。如:「配成套」、「配成雙」。
陪襯、襯托。如:「配角」、「搭配」、「紅花雖然美,還需要綠葉來配。」
夠格、夠得上。如:「不配」、「配得上」。
使牲畜交合。如:「配種」、「交配」。
資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資利用的自然物質或人力。如:「資源豐富」、「人力資源」、「地球資源」。
分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區分支配。《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悉將降人分配諸將,眾遂數十萬,故關西號光武為『銅馬帝』。」《舊唐書.卷一四九.歸崇敬傳》:「議者或云:『五人帝列於月令,分配五時。』」
教育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平 - 對差別特性者,給予差別的對待。現代中學補償教育教育優先區(重要)-目的使教育機會均等,教育資源分配合理化。積極差別待遇教育選擇權-可以自選學校。教育卷-美國學者認為公立學校經營不佳,提出要自由競爭,提昇教學品質。  教育均等的策略 立法精神民國88年,通過教育基本法,不分貧賤,入學機會均等。 教育制度延長國教年限公平客觀的入學考試學校制度單軌化。 教育措施推行輔導工作,試探學生性向。發展特殊教育-特殊教育零拒絕。推行多元文化。合理分配教育經費。能力分班。 教育與經濟 1960年代人力資本(human cap...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的性別文化差異。3-4-1運用各種資訊、科技與媒體資源解決問題,不受性別的限制。3-4-2檢視校園資源分配中對性別的不平等,並提出改善策略。3-4-3運用校園各種資源,突破性別限制。3-4-4參與公共事務,不受性別的限制。3-4-5探究社會建構下,性別歧視與偏見所造成的困境。3-4-6反思社會環境中,性別關係的權力結構。3-4-7探究多元文化社會中的性別歧視,並尋求改善策略。 融入學習領域之建議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在國民中小學的實施,除了在實施學校本位課程時,以彈性學習時間自行發展教材與教學活動之外,最積極目的仍冀望以融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