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0.69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資訊傳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訊傳遞為資訊從資訊源流動至資訊接收端的過程,透過資訊傳遞,人們得以互相溝通、交換訊息。1948年Shannon提出的資訊理論便呈現資訊從資訊源到資訊端的傳遞過程,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涉及三個元素的動態互動:使用者、資訊源與中間媒介。Shannon所關切的議題在於以最有效的方式,將資訊中由甲方傳遞的資訊能夠完整讓乙方複製,其目標在於傳遞過程中的效率與效能,與傳播學所關注的意義的「再現」與詮釋為完全不同的取徑。Shannon所關切的資訊傳遞,主要在於某一資訊管道所能夠經由編碼、解碼的方式所傳遞的資訊量,他以事件出現的機率來定義資訊量,與熱力學中熵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從資訊傳遞的角度來...
Shannon, C. E. & Weaver, W.(1949).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Urbana,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資訊傳遞實驗計畫(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訊傳遞實驗計畫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 I. T.)在1960年代所進行之一系列電腦化資訊分享和檢索計畫之一,由奧弗赫(Carl F. J. Overhage)擔任該計畫籌備會議主席,由賓州費城獨立基金會(Independence Foundation of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贊助,於1965年8月2日至9月3日召開為期5週之籌備會議,有30位圖書館學、文獻學、科學及工程方面之學者專家,以及語言、數學、哲學、建築、心理和出版界之代表參加,共同討論該計畫於1965年至197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授、教授。如:「薪傳」、「傳授」、「傳教士」。
轉交、遞送。如:「傳遞」、「傳球」、「傳話」、「傳送」。
散布、輾轉流布。如:「傳播」、「流傳」、「傳染」。
命令人來。如:「傳訊」、「傳喚」、「傳人問話」。
引導。如:「傳電」、「傳熱」。
表達。如:「傳神」、「眉目傳情」。
傳奇:A>離奇而超乎尋常。如:「傳奇人物」、「傳奇故事」。B>唐朝小說以傳奇為名,後人則泛稱唐人文言小說及模仿其體例的作品為「傳奇」。C>宋元戲文、諸宮調,以及元人雜劇常取材自唐人傳奇,故泛稱此類敷演故事的作品為「傳奇」。D>明、清時代以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稱為「傳奇」,以別於北方雜劇。每本大致為四十齣,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為著名作品。
解釋經義的文字、書籍。如:「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毛詩詁訓傳」。
記載某人生平事蹟的文字。如:「自傳」、「傳記」、「烈女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送。如:「傳遞」、「遞送」、「郵遞」、「快遞」、「投遞」。
按照次序。如:「遞增」、「遞減」、「遞降」、「遞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物。如:「資金」、「物資」、「資產」、「資本」。
費用。如:「工資」、「車資」。
年齡、學歷、經歷等身分條件。如:「資格」、「資歷」、「年資」。
天生的才智。如:「資質」、「天資」。
供給、幫助。如:「資助」。
資本家的簡稱。如:「資方」、「勞資合作」。
資料:可供參考或研究的材料。如:「原始資料」、「第一手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詢問。如:「問訊」。
審問。如:「審訊」、「偵訊」、「訊究」。
消息、信息。如:「喜訊」、「音訊」、「資訊」、「通訊」。
傳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達、遞送。《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主公軟監諸將在內,水食不便,可令一人往來傳遞。」《紅樓夢》第六二回:「快罰他,又在那裡私相傳遞呢。」
資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電腦上指對使用者有用之資料和訊息的總稱。以別於未經處理過的資料。如:「資訊業」、「電腦資訊」。大陸地區稱為「信息」。
2.泛指一般資料和訊息。如:「生活資訊」、「唱片資訊」。
溝通的本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的當人們在經歷溝通這個歷程的時候,究竟會為了哪些事情來溝通呢?以下歸納了幾項關於溝通的目的。1. 資訊傳遞:當一組織在做資訊的傳遞時,必須透過溝通的方式,使其內部相關成員能夠理解,並運用。2. 集思廣益:透過溝通的過程當中,成員得以激發自我腦部的想法及創意,做出最有效益的結論。3. 建立共識協調行動:當一項資訊系統架構需要內部成員共同努力的時候,必須經由溝通的方式,建立所有成員的共識,以期達到共同行動,且具有向心力的作為。4. 任務控制:藉由溝通的方式,去理解成員對於工作職責完成的進度,並適時的給予支持。5. 滿足需求...
資訊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訊化是指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智能工具一般必須具備資訊穫取、資訊傳遞、資訊處理、資訊再生和資訊利用的功能。  完整的資訊化內涵包括:(1)資訊網路體系,它是大量資訊資源、各種專用資訊系統及其公用通信網路和資訊平台的總稱;(2)資訊產業基礎,即資訊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資訊裝備的製造,軟體開發與利用,各類資訊系統的集成及資訊服務;(3)社會支援環境,即現代工農業生產,以及管理體制、政策法律、規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觀念等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4)效用積累過程,即勞動者質素、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