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3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資訊視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訊視域理論是Diane Sonnenwald於2001年提出的。該理論認為,當個人決定尋找資訊時,存在著資訊視域,決定個人如何尋找資源。資訊視域包括數種資訊資源,這些資源如同一個網絡,網絡中可能有同事、主題專家、參考館員、資訊掮客、廣播媒體、圖書、網頁、資訊檢索系統、實驗或個人的觀察等。資訊視域理論主張,人們的資訊搜尋行為鑲嵌於情境和狀況脈絡中。因此,資訊視域理論描述人們在不同的情境中,情境因素、個體的資訊搜尋能力、使用習慣、資料收集與分析、資訊資源的角色定位、使用行為過程,以及資訊視域的限制與可能搜尋資訊的行為。在資訊視域中的每一項資訊資源可能彼此推薦以滿足個人的資訊需求。資訊視域理論包含...
Sonnenwald, D.H. (2005). Information horizons. In K. Fisher, S. Erdelez & L. McKechnie (Eds.), Theories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A researcher's guide (pp. 191-197). London: Taylor Graha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查看。如:「注視」、「凝視」、「監視」、「巡視」、「訪視」。
看待、對待。如:「忽視」、「重視」、「一視同仁」、「視死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物。如:「資金」、「物資」、「資產」、「資本」。
費用。如:「工資」、「車資」。
年齡、學歷、經歷等身分條件。如:「資格」、「資歷」、「年資」。
天生的才智。如:「資質」、「天資」。
供給、幫助。如:「資助」。
資本家的簡稱。如:「資方」、「勞資合作」。
資料:可供參考或研究的材料。如:「原始資料」、「第一手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詢問。如:「問訊」。
審問。如:「審訊」、「偵訊」、「訊究」。
消息、信息。如:「喜訊」、「音訊」、「資訊」、「通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疆界內的地方。如:「區域」、「異域」、「疆域」。
資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電腦上指對使用者有用之資料和訊息的總稱。以別於未經處理過的資料。如:「資訊業」、「電腦資訊」。大陸地區稱為「信息」。
2.泛指一般資料和訊息。如:「生活資訊」、「唱片資訊」。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