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6.31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雕橄欖核舟(底刻「後赤壁賦」全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自廣東,於雍正時期已進入造辦處的陳祖章,在乾隆二年(1737),依照橄欖核天然的外形,將一個果核雕琢成一艘小船,船上乘載八人,每一位人物的動態、表情各有不同。最特別的是,船底刻蘇軾的〈後赤壁賦〉全文,三百餘字,細密井然,堪稱鬼斧神工。
赤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幅無名款,作者實為武元直。武元直字善夫,號廣莫道人,約活動於十二世紀下半期。   蘇軾的〈赤壁賦〉,宋神宗五年(1082)完成後傳誦千古,畫家據之以成畫題。畫中東坡頭戴高裝巾子,與二客一船夫,泛舟蕩漾於江水之上,「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赤壁則是「斷岸千尺」;水則「江流有聲」;畫中強調風動松折,對山石之描繪,為典型之斧劈皴法,筆意健勁,恰似持利斧斫出山壁凹凸,對山石更是曲盡質感堅硬。扁舟雖小僅寸餘,但以小點連綴成形,點之跳動,如音符叮噹有聲;水流旋渦,迴瀾起伏,輪轉旋律有韻,去而又還,筆調充滿著音樂性。兩岸之間,大江東去,氣象萬千,煙波浩渺。
赤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有四,皆在今湖北省境內:(1)位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三國時孫權、劉備聯軍大破曹操軍隊於此。(2)位黃岡縣城外的赤鼻磯。為蘇軾赤壁賦所詠之地。(3)位武昌縣東南。也稱為「赤磯」。(4)位漢陽縣沌口的臨嶂山,與烏林峰相對。
赤壁鏖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鏖兵,雙方戰爭激烈,死傷眾多。赤壁鏖兵指漢建安十三年,孫權與劉備聯軍在赤壁與曹操苦戰,最後大破曹兵,形成三國鼎立的事。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一折:「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東吳力氣。」《三國演義》第四七回:「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後亦用以比喻歷經艱苦奮戰,終於獲取勝利。也作「鏖兵赤壁」。
赤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名。宋蘇軾所撰。有前、後〈赤壁賦〉,為蘇軾謫居黃州時,與賓客泛舟遊湖北省黃岡縣城外赤鼻磯後所寫的作品。文中借曹操、周郎之事,興發萬物興衰消長之理,吐語高妙,為散賦的代表作。
赤壁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建安十三年(西元208),曹操統一北方,本欲乘勝滅吳,統一天下,然孫權與劉備合力抵禦,十月戰於赤壁(今湖北省嘉魚縣東北),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赤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名。為宋朝蘇軾貶官黃州時,與賓客遊赤壁之後所寫的作品。為使與前赤壁賦有所區別,此篇遂題為後赤壁賦。明朝張瑞圖曾將其寫成書法作品,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赤壁懷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宋蘇軾所作〈念奴嬌.大江東去〉詞。為蘇軾遊歷赤壁後所寫的作品。
鏖兵赤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比喻艱苦作戰,獲取勝利。參見「赤壁鏖兵」條。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一折:「幼習兵書苦用功,鏖兵赤壁顯威風,曹劉豈是無雄將,只俺周郎名振大江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色。如:「面紅耳赤」、「近朱者赤」。
比喻忠誠。如:「赤誠」、「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的。如:「赤貧」、「赤手空拳」。
裸露。如:「赤腳」、「赤背」、「赤條條」、「赤身露體」。
赤子之心:如嬰兒般純真無偽的天性。如:「他雖已進入社會多年,但始終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
赤道:沿著地表與地軸垂直的一條假想大圓圈,將地球分成南北兩半球。
赤字:支出超過收入的數額。如:「公司上個月的帳面出現赤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