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66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車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的酷刑。將人的肢體繫於數輛車上,分拉撕裂至死。《韓非子.和氏》:「然而枝解吳起,而車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細民惡治也。」《三國演義》第四回:「汝罪惡盈天,人人願得而誅之!吾恨不車裂汝以謝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陸上靠輪子轉動行走的交通工具。如:「汽車」、「火車」。
利用輪軸轉動的機械。如:「水車」、「風車」、「紡車」。
縫製。如:「車衣服」、「車布邊」、「車鞋面」。
量詞。用於計算車載物的單位。如:「一車砂石」。
象棋棋子之一。如:「車馬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開、破損。如:「破裂」、「裂開」、「撕裂」、「四分五裂」、「手腳凍裂」。
放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被車裂而死。亦稱為「衛鞅」。 (4) 韓非:?∼西元前234,戰國時韓國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於黃老,口吃而不善辯說,與李斯同受業於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於是發憤著書五十餘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後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為李斯所譖,下獄而死。 (5) 詼諧:談話風趣、幽默。 2、「不羈」:《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於卑亂之語,不奪於眾多之口。……今人主沈於諂諛1>之辭,牽於帷裳2>之制,使不羈之士...
滴水穿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滴石穿」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尸子,名佼,春秋末年時候的思想家。曾為商鞅的門下客,後來商鞅遭車裂,尸子避禍入蜀,終老一生。《尸子》一書原有二十篇,學說綜合儒、墨、名、法四家,後來全書散佚,今本只剩十二篇。《尸子》書中提到:「水,雖然不是鑽石頭的鑽子,但是可以把石頭滴穿;繩子,雖然不是用來鋸木頭的鋸子,但是只要不停的在木頭上來回磨擦,同樣可以把木頭切斷。」這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結果。後來「水滴石穿」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持之以恆,事必有成。但也可用來比喻小問題日積月累也會成為大問題。例如在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記載一個故事:張乖崖當崇陽令時,因為發現管理府庫的官吏夾帶一...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因功受封於商,號為商君。其人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 (2) 秦:周朝國名。嬴姓,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以為附庸。嗣後屢經遷徙,至秦襄公始立國。傳至秦孝公時定都咸陽,國勢日益富強,為戰國七雄之一。迨始皇統一中國,乃代周而有天下。 (3) 諱:避開、顧忌。 (4) 私:偏愛、袒護。 (5) 黥劓:音ㄑ|ㄥˊ |ˋ,古代刑罰名。黥,在犯人面、額等處刺字塗墨。劓,將犯人鼻子割去。 (6) 期年:一周年。期,音ㄐ|。 (7) 兵革:指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參考資料〕另可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水滴石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尸子,名佼,春秋末年時候的思想家。曾為商鞅的門下客,後來商鞅遭車裂,尸子避禍入蜀,終老一生。《尸子》一書原有二十篇,學說綜合儒、墨、名、法四家,後來全書散佚,今本只剩十二篇。《尸子》書中提到:「水,雖然不是鑽石頭的鑽子,但是可以把石頭滴穿;繩子,雖然不是用來鋸木頭的鋸子,但是只要不停的在木頭上來回磨擦,同樣可以把木頭切斷。」這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結果。後來「水滴石穿」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持之以恆,事必有成。但也可用來比喻小問題日積月累也會成為大問題。例如在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記載一個故事:張乖崖當崇陽令時,因為發現管理府庫的官吏夾帶一文錢出來,於是判處杖刑,但是他不服,張乖崖就...
作法自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不可。」遂內秦。商君既復入秦,走商邑,與其徒屬發邑兵北出擊鄭。秦發兵攻商君,殺之於鄭黽池。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 〔注解〕 (1) 公子虔:秦國人,生卒年不詳。秦孝公兒子駟的師傅,反對商鞅變法的代表人物,曾經因為不遵守新法而受過劓刑。 (2) 商君:公孫鞅(西元前390?∼338),戰國時衛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因為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或稱「商鞅」、「衛鞅」。鞅,音|ㄤ。 (3) 發吏:差遣官吏。發,派遣。 (4) 亡:音ㄨㄤˊ,逃亡。 (5) 關下:...
道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因功受封於商,號為商君。其人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 (2) 秦:周朝國名。嬴姓,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以為附庸。嗣後屢經遷徙,至秦襄公始立國。傳至秦孝公時定都咸陽,國勢日益富強,為戰國七雄之一。迨始皇統一中國,乃代周而有天下。 (3) 諱:避開、顧忌。 (4) 私:偏愛、袒護。 (5) 黥劓:音ㄑ|ㄥˊ |ˋ,古代刑罰名。黥,在犯人面、額等處刺字塗墨。劓,將犯人鼻子割去。 (6) 期年:一周年。期,音ㄐ|。 (7) 兵革:指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參考資料〕另可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被車裂而死。亦稱為「衛鞅」。 (4) 韓非:?∼西元前234,戰國時韓國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於黃老,口吃而不善辯說,與李斯同受業於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於是發憤著書五十餘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後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為李斯所譖,下獄而死。 (5) 詼諧:談話風趣、幽默。 2、「不羈」:《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於卑亂之語,不奪於眾多之口。……今人主沈於諂諛1>之辭,牽於帷裳2>之制,使不羈之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