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308.08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輿地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理書。《南史.卷六九.顧野王傳》:「所撰玉篇三十卷,輿地志三十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本質、底子。如:「質地」。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車子。如:「舟輿」、「車輿」。
轎子。如:「肩輿」、「軟輿」。
大地疆域。如:「輿圖」、「輿地」。
輿論:眾人的言論,亦專指傳播媒體的言論。如:「輿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意、意向、抱負。如:「志向」、「立志」、「志願」、「志同道合」。
輿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語本《淮南子.原道》:「以天為蓋,以地為輿。」指土地。《史記.卷六○.三王世家》:「御史奏輿地圖。」唐.司馬貞.索隱:「謂地為『輿』者,天地有覆載之德,故謂天為『蓋』,謂地為『輿』,故地圖稱『輿地圖』。」
2.地圖。《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江都易王劉非傳》:「及拜爵封侯之賞,具天下之輿地及軍陳圖。」南朝梁.蕭統〈謝敕賚地圖啟〉:「漢氏輿地,形茲未擬。」
地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早期的地方志書。最早出現於東漢,現知有《益州志》一種。魏晉南北朝時,地志有所發展,如韋昭的《吳郡國志》。常璩的《華陽國志》等。到隋唐二代,地志趨向衰落,入宋後便趨於消失,而為圖經和方志所取代。地志的發展雖不如地記之興盛,但由於它所記載的內容豐富,統合古今,而且橫排門類,所以已有方志的雛形。也作「地誌」。
2.一般的輿地書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在浙江省紹興市轄嵊州市北。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二.浙江四.紹興府》:「嶀山在(嵊)縣北四十里。《輿地志》:『……嶀、嵊二山參差相對,為絕勝處。』」
輿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一般的輿地書籍。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