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40.6271 ms
共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辨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別疑惑,使混淆迷惑的問題清楚地顯現出真面目。《論語.顏淵》:「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明.宋廉〈筆記序〉:「其為來學寤疑辨惑之助,而功不既多矣乎!」
|
崇德辨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德辨惑語出〔論語‧顏淵篇〕:「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同一篇中,「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脩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脩慝與?一朝之念,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崇德,就是尊重道德;辨惑,就是能辨別是非輕重和真偽,以免除迷惑。在此章中,孔子的兩位弟子都問到了「崇德辨惑」,而孔子更稱許樊遲「善哉問!」由此可見「崇德辨惑」對於人生修養的重要。在與子張的答問中,孔子強調了「崇德」是以忠信與義為本;而在與樊遲的答問中則強調崇德在於先盡責任然後再... |
[辨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惑]是西漢陸賈(約230~174 B.C.)所撰[新語]第五篇篇名。全篇大致可分成兩部分:
前半慨歎世俗對是非、善惡、賢不肖的錯謬倒置,群邪壓抑正直,顛倒黑白,以致世俗所稱的善惡往往與事實相反。君子行為正直,守善而不肯苟合於世俗與權勢,因此常被孤立;小人阿俗媚上,行事常順心而不遭挫困。 後半舉例說明辨惑的不易和重要:(1)趙高指鹿為馬,秦二世惑於眾邪,竟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2)以曾子的賢良正直,平生的清譽,母親對他的信任,以及母子的親情,竟也敵不過三句流言的傷害;(3)齊魯夾谷之會,孔子能懾退齊君,保全魯臣,使齊反魯侵地,使魯揚威諸侯。魯定公卻因受制於三桓... |
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判別。如:「分辨」、「辨別」、「辨認」、「辨識」、「明辨是非」。
|
指鹿為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鹿指稱是馬,藉以展現自己的威權。比喻人刻意顛倒是非。#典出漢.陸賈《新語.辨惑》。
|
縱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合縱與連橫。比喻外交手段。漢.陸賈《新語.辨惑》:「因其剛柔之勢,為作縱橫之術。」唐.魏徵〈述懷〉詩:「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也作「從衡」。
|
殃及池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紂為不善於商,而禍充天地,和調何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
(2) 桓司馬:桓魋,春秋時宋國人,生卒年不詳。任司馬,宋景公寵信之。後得罪出奔至曹國,欲叛宋,曹人反叛魋,後又逃至衛國。
(3) 抵罪出亡:犯罪逃亡。抵,當。
(4) 竭池:將池水排盡。
(5) 及:牽連。〔參考資料〕 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俗說:司門尉姓池,名魚,城門火,救之,燒死,故云然耳。謹案:《百家書》:「宋城門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見,但就取之,喻惡之滋,並中傷良謹也。」
|
池魚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紂為不善於商,而禍充天地,和調何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
(2) 桓司馬:桓魋,春秋時宋國人,生卒年不詳。任司馬,宋景公寵信之。後得罪出奔至曹國,欲叛宋,曹人反叛魋,後又逃至衛國。
(3) 抵罪出亡:犯罪逃亡。抵,當。
(4) 竭池:將池水排盡。
(5) 及:牽連。〔參考資料〕 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俗說:司門尉姓池,名魚,城門火,救之,燒死,故云然耳。謹案:《百家書》:「宋城門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見,但就取之,喻惡之滋,並中傷良謹也。」
|
魚池之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紂為不善於商,而禍充天地,和調何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
(2) 桓司馬:桓魋,春秋時宋國人,生卒年不詳。任司馬,宋景公寵信之。後得罪出奔至曹國,欲叛宋,曹人反叛魋,後又逃至衛國。
(3) 抵罪出亡:犯罪逃亡。抵,當。
(4) 竭池:將池水排盡。
(5) 及:牽連。〔參考資料〕 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俗說:司門尉姓池,名魚,城門火,救之,燒死,故云然耳。謹案:《百家書》:「宋城門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見,但就取之,喻惡之滋,並中傷良謹也。」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