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7.91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通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不住校舍,每天往返於住處與學校之間。如:「他通學一年,身心疲憊,所以毅然決定住校。」
通學校運動(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通學校運動指美國十九世紀上半(1820~1860)四十餘年間所興起的教育運動。十九世紀時;「普通學校」一詞係指對所有兒童(無論男女)開放的公共學校,而同一所普通學校之學童的家長或監護人都居住於某一特定的學區(school district)。一般來說,普通學校常指城市中的小學(elementary schools),而與中學、大學分隔,亦指所有由公共稅負所支持的公立學校(public school)。例如在一八七二年的〔卡拉馬助案例〕(Kalamazoo)中,即將此名詞解釋為涵括所有的公立學校,大學及學院也不例外。透過普通學校的建立,美國不僅完成了免費公共教育的制度,數以千計的小型學區在...
通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寄宿在校舍裡,每天自住處至學校上學的學生。舊稱為「走讀生」。
  〔一七六三年普通學校法〕是普魯士時代最重要的教育法令。普魯士國王菲特烈大帝(Friedrich der GroBe, 1712~1786)主政以後(1740起),致力於改善教育與學校課程;一七六三年頒布〔普通學校法〕(General-Landschul-Reglement),昭告普魯士境內各省分。此法典定為普魯士境內第一部、最周延的國民學校法典,涵蓋強迫入學年限、教會監督學校權、課程及師資培育等細目。
  根據〔普通學校法〕,日耳曼境內的家長、監護人及雇主有義務送五歲兒童入學,直至其十三或十四歲,習得讀、寫及基督教義內重要的真理,且成績結果經由牧師、學校老師認可,始得離開學校。<...
  蘇聯〔普通學校與職業學校改革基本方針〕為蘇共中央全會與蘇聯最高蘇維埃分別於一九八四年四月十日與十二日通過有關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學校改革的文件。該文共有八大部分四十一條:第一部分說明社會主義趨向完美狀況下的學校。主要陳述蘇聯教育發展的歷史與基礎;現階段改進青年的教養、政治教育、勞動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這決定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學校改革的必要;改革的目的,則在提升教育品質,增進普通學校的勞動教育,增加學生學習的責任感,提高教師和生產教學技師的權威,加強教育的物質基礎,以及改善普通教育學校及職業學校的結構與行政。第二部分確定普通教育學校由十年延長為十一年,入學年齡由七歲改為六歲,初等教育由...
通學校(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一九六○年代中葉至一九七○年代之間,英、美兩國有多位學者,對於當時的中小學教育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認為舊有的學校教育不能滿足兒童與青少年的需求,而必須另起爐灶。於是,有一類新型態的中小學出現,以「開放」、「非正式」、「自由」、「變通」為名;一般皆以「變通學校」統稱。
  早在一八九六年,杜威(J. Dewey)在芝加哥大學所創辦的實驗學校(Laboratory School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以及一九三○年代,一些受到進步主義運動影響而設立的學校,如布隆克斯科學中學(the 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即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敵」、「通航」、「通信」、「通車」、「通商」、「流通」、「互通有無」。
到達。如:「通往」、「條條大路通羅馬」。
全部、整個、都。如:「通宵」、「通通上去」、「通盤考量」。
明白、了解、懂得。如:「通曉」、「精通」、「通情達理」。
淵博。如:「通才」、「通人」。
熟悉某種事物的人。如:「中國通」、「萬事通」。
報告、告知、傳達。如:「通報」、「通知」。
普遍的、共同的。如:「通病」、「通行」、「通性」、「通稱」、「通俗」。
量詞:A>用於計算文書、電訊數量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B>用於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團體探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並評鑑資料獲得一暫時性之結論,將個人所獲之知識與他人分享,用來解決小組問題。此階段強調多方面之溝通學習,包含小組同學間、教師與學生間之互動,有許多回饋線互通其間。 階段四、準備報告此階段為最重要之階段,小組必須將零散之資料匯合統整。由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組成指導委員會,來檢視各組資料之重要性,卻正小組織主題觀點是確實的、有趣的,並鼓勵每一人均要盡心奉獻於小組研究上。 階段五、呈現報告各組將研究成過,採用不同形式,如展示、表演、辯論或口頭報告等呈現出來。 階段六、學習評鑑G-I強調較高層次之學習評估,如應用、分析、推理能...
功能型教育領導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相關「教學領導架構」,其包括三個主要層面與十個具體目標:1.任務設定:(1)形成學校目標;(2)溝通學校目標。2.課程與教學的管理:(1)視導與評鑑教學;(2)協調課程;(3)督促學生進步;(4)了解教學計畫。3.學校學習風氣與文化的形塑:(1)設定期望;(2)確保教學時間;(3)提升與激勵學生進步;(4)設定標準。 教學領導行動層面學者Smith and Andrews(1989)主張所扮演的角色應如下:1.校長扮演資源提供者(as resource provider)2.校長扮演教學資源者(as instructi...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