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39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造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文字連綴成詞。如:「老師要學生就課文內的生字逐一造詞。」
使用者造詞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便於使用者操作和編製新造詞,依特殊步驟設計造詞程式。使用者在輸入過程時,可用自動記憶方式增加新詞及其編碼的一種實用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製作。如:「製造」、「創造」、「造船」、「造紙」。
建築、建設。如:「建造」、「造橋」、「營造」。
經營。如:「造福」、「造勢」。
培養。如:「造就」、「可造之才」。
虛構。如:「造謠」。
到、去。如:「造訪」。
研究學問。如:「他打算明年去美國深造。」
打官司的原告與被告。如:「這場官司的兩造都未到庭,只有他們的律師代表出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言表義的基本單位。如:「名詞」、「形容詞」、「單音詞」、「合成詞」。
有組織的或片段的語言文字。如:「歌詞」、「文詞」、「演說詞」。
一種格律文學。興起於唐代,在宋代最為興盛。由古之樂府演變而來,其後又遞變而為曲。句法多長短不一。或稱為「詩餘」、「長短句」。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鎖原理),如同雕塑家的捏泥巴,經過許多步驟,複雜的過程,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又如造句,由若干單字、造詞,連接而成句子。其他如體操、彈琴、電器操作手冊、學騎腳踏車、運動選手以播放影片慢動作而學技能,都是由若干分解動作串連而成,先學會簡單基本動作,進而學會複雜行為。所謂「工作分析」,就是把抽象複雜的教材,逐層分析成為簡單易懂的基本元素;即使是一個洗手動作,也能分解成十七步驟。「馴夫記」能使大男人主義者下廚房煮飯的過程,就是行為塑造( 逐步漸進法 )的巧妙運用。然而,行為塑造若使用不當,也會因誤用而產生反效果,如小偷屢次得逞...
波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勢曲折不平。後借以形容文章富有風致。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九:「東坡天才,無施不可以。少也實嗜夢得詩,故造詞遣言,峻峙淵深,時有夢得波峭。」也作「逋峭」。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