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過道     
瀏覽人次:490 收藏人次:187064
房子與房子、牆壁與牆壁之間可通行的狹路。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二折:「眷的是側憋憋廚房中暄熱,愛的是寬綽綽過道裡風涼。」
    
瀏覽人次:27532 收藏人次:4597200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事理。如:「道理」。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方法。如:「門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由東漢張陵創立的宗教。如:道教。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量詞:A>用於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道閃電」、「三道黃線」。B>用於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C>用於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用於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用於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瀏覽人次:22713 收藏人次:18499073
時、空的經歷。如:「過年」、「過河」。
超出、超越。如:「過分」、「過期」、「過半數」。
錯誤。如:「過失」、「知過能改」。
表示某種行為曾經發生或已經完成。如:「看過」、「走過」、「吃過飯」。
處罰的類別。如:「大過」、「小過」。
忍受、領受。如:「難過」、「心裡不好過」。
太甚。如:「過度」、「過獎」。
轉移。如:「過戶」。
不勝枚舉     
瀏覽人次:74979 收藏人次:4755703
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如:「臺灣出產的水果不勝枚舉。」《官場現形記》第一九回:「他的人雖忠厚,要錢的本事有的。譬如欽差要這人八萬,拉達傳話出來,必說十萬;過道臺同人家講,必說十二萬;他倆已經各有二萬好賺了。諸如此類,不勝枚舉。」也作「不可枚舉」。
昭然若揭     
瀏覽人次:25574 收藏人次:2819882
《莊子.達生》論述通達生命的真義,提出摒除各種外欲,讓心神寧寂,進而養神的方法。其中記述有個名叫孫休的人,有一次去拜訪他的老師扁慶子,才走進門就慨嘆不已地詢問:「我安居鄉里,不曾被人說過道德修養差;面臨危難時,也不曾被批評不勇敢。然而我的田地卻從未有過好收成,為國出力也沒有遇上聖明的國君,卻被鄉里所摒棄,被地方官所放逐。我到底有什麼地方得罪了老天,而遭遇如此的命運?」扁慶子說:「你不曾聽說過那些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他們忘卻自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縱放心靈於世俗之外,在不求建樹的環境中自由自在生活,這就是有所作為卻不自恃。像這樣處處標榜自我的作法,本來是很容易遭受傷害的,你如今把自己裝作很有智慧...
浮生     
瀏覽人次:6257 收藏人次:561090
人生。語本《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西遊記》第三七回:「正是因過道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我且進去走走。」
魏徵     
瀏覽人次:1708 收藏人次:153354
魏徵(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隋大業末年,魏徵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後,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敗後,魏徵隨其入關降唐,但久不見用。次年,魏徵自請安撫河北,詔准後,乘驛馳至黎陽(今河南浚縣),勸崳李密的黎陽守將徐世勣歸降唐朝。不久,竇建德攻佔黎陽,魏徵被俘。竇建德失敗後,魏徵又回到長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魏徵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衝...
新舊黨爭     
瀏覽人次:1005 收藏人次:0
想實施。反對者當中尤以華北出身的司馬光(註4.)等最為厲害。王安石是江西人,其中難免雜有地域之爭,不過道理之爭還是居於優先。王安石新法有保戶中小農民與商人、壓抑富裕階級的意涵,因而遭到官戶、形勢戶、大商人的反對,這些人又與官僚勾結,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神宗(註5.)只好罷免王安石。但王安石執政十年,政府的財政已由赤字轉為黑字。王安石去職後,神宗對西夏用兵,卻大敗而還。從此以迄徽宗,新法黨(新黨)和舊法黨(舊黨)之間,更替掌政五次,皇太后攝政,舊黨得勢,即排斥新政;皇帝親政,即用新黨而排斥舊黨,彼此已完全淪為意氣之爭,尤其...
朗然若揭     
瀏覽人次:768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昭然若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達生》論述通達生命的真義,提出摒除各種外欲,讓心神寧寂,進而養神的方法。其中記述有個名叫孫休的人,有一次去拜訪他的老師扁慶子,才走進門就慨嘆不已地詢問:「我安居鄉里,不曾被人說過道德修養差;面臨危難時,也不曾被批評不勇敢。然而我的田地卻從未有過好收成,為國出力也沒有遇上聖明的國君,卻被鄉里所摒棄,被地方官所放逐。我到底有什麼地方得罪了老天,而遭遇如此的命運?」扁慶子說:「你不曾聽說過那些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他們忘卻自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縱放心靈於世俗之外,在不求建樹的環境中自由自在生活,這就是有所作為卻不自恃。像這樣處處標榜自我的作法,本來...
過路     
瀏覽人次:357 收藏人次:0
2.過道、通路。如:「進了門,便有一個過路,再往後,就到中廳了。」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九.草篇》:「欲其子繁,待其花時,取葉布於過路,以灰規之,人踐之,子必繁也,俗謂之嫁茄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