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名。參見「馬祖」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單個、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全、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短暫或略微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聞一聞」。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旦。表示假設的語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置於句中,以調整音節語氣。如:「你再也休提。」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隨,抵多少水盡也鵝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用於句尾,表示召喚的語氣。《論語.里仁》:「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水性楊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叔叔你忒煞1>把人輕!(末白)你道沒,敢罰咒2>?(旦唾)是命。(旦唱)青青須有天為證。(末白)你敢道一個沒!(旦)沒!(末唱)你休得強惺惺3>,楊花水性無憑準。 〔注解〕 (1) 忒煞:太甚、過於。忒,音ㄊㄜˋ。 (2) 罰咒:立誓。 (3) 惺惺:虛情假意,扭捏做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準則、楷模。《老子》第六五章:「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荀子.儒效》:「千舉萬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饒恕、寬恕。通「宥」。《管子.法法》:「文有三侑,武毋一赦。」《禮記.禮器》:「周坐尸詔侑武方,其禮亦然,其道一也。」
弄巧成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想賣弄才能、聰明,卻反而做了蠢事。比喻枉費心機。※語或出《五燈會元.卷三.江西馬祖道一禪師》。
不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姦臣,下無侵爭,世無刑民,故一人之治亂在其心,一國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論語.子路》。 (2) 惠王:本文所提「七主」,唯獨此處作「王」,疑為「主」之誤。 (3) 振主:擅作威福的暴君。 (4) 錯:通「措」,安置。 (5) :通「悟」,覺悟。〔參考資料〕 《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