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9.91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遠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居住在遠方的人。《詩經.齊風.甫田》:「無思遠人,勞心怛怛。」唐.李白〈烏夜啼〉詩:「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
2.異族。《左傳.定公元年》:「周鞏簡公棄其子弟而好用遠人。」晉.杜預.注:「遠人,異族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不近的。如:「遠方」、「遠客」、「遠路」、「遠水救不了近火」。
不親近。如:「疏遠」、「遠親」。
深奧。如:「深遠」、「言近旨遠」。
遠離、避開。如:「遠嫌」、「遠小人」、「敬鬼神而遠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怙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列傳》:「若授以遠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惡不悛,恃遠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訴,甚非撫綏遠人之意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德行的人、好人。《禮記.中庸》:「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
居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蕃左右,亦是帥從。』夫樂以安德,義以處之,禮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厲之,而後可以殿邦國,同福祿,來遠人,所謂樂也。《書》1>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2>,寡人3>無以待4>戎,不能濟河5>。夫賞,國之典也,藏在盟府6>,不可廢也,子其受之。」魏絳7>於是乎始有金石之樂,禮也。 〔注解〕 (1) 書:即《尚書》。傳由孔子所授,記三代以上的典謨訓誥。原有百篇,亡於秦火,今所見《尚書》有五十八篇。此處引文為《尚書》逸文。 (2) 抑微子:但是沒有你的話。抑:但是、然而,表示轉折。微:無。 (3) 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4) ...
既來之,則安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安撫遠方來的人,使其安居樂業。語出《論語.季氏》:「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後指既然已經來了,就且安下心來。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末云)『既來之,則安之。』請書房內說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追求、追尋。《國語.晉語四》:「饜邇逐遠,遠人入服,不為郵矣。」唐.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摘、折。如:「攀折」。唐.李白〈江夏送張丞〉詩:「藉草依流水,攀花贈遠人。」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