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89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遽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忽然。《三國演義》第七回:「豈可因風折旗竿,遽爾罷兵!」《文明小史》第一七回:「甲午一役,未及交綏,遽爾一敗塗地。」也作「遽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你們。如:「爾等」、「爾輩」、「爾詐我虞」。
如此、這樣。如:「果爾」、「不過爾爾」。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情態。如:「偶爾」、「率爾」、「卓爾出眾」。
這、那。如:「爾時」、「爾處」、「爾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速。如:「急遽」、「遽增」、「遽下斷語」。
突然。如:「遽變」、「遽聞」、「遽逝」。
一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旦戰敗身死,則肝腦散落滿地。語本《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後形容失敗到無法收拾的地步。《新唐書.卷七八.宗室傳.永安王孝基傳》:「夏城堅,攻之引日,宋金剛在近,內拒外彊,一敗塗地。」《文明小史》第一七回:「甲午一役,未及交綏,遽爾一敗塗地。」
遽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忽然。《淮南子.道應》:「仲尼遽然曰:『何謂坐忘。』」《紅樓夢》第三回:「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遽然入都干瀆。」也作「遽爾」。
屢戰屢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一次戰爭或競爭都獲得勝利。《三國演義》第七回:「吾屢戰屢勝,取襄陽只在旦夕;豈可因風折旗竿,遽爾罷兵!」
真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或虛假。《三國演義》第九一回:「今事未知真假,遽爾加兵,乃逼之反耳。」《紅樓夢》第三四回:「倘或不防前後,錯了一點半點,不論真假,人多口雜。」
負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不起國家。《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朝廷化了千萬金錢,設立海軍,甲午一役,未及交綏,遽爾一敗塗地,推原禍始,不能不追咎合肥之負國太甚。」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