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3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邇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淺近的言語。《詩經.小雅.小旻》:「維邇言是聽,維邇言是爭。」《禮記.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不遠。如:「邇來」、「名聞遐邇」。
接近、親近。如:「不邇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彰顯。《禮記.中庸》:「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班固以為露才揚己,忿懟沉江。」
隱惡揚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隱藏他人的過失,宣揚他人的善行。《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難得這好人,又忠厚,又老實,又且知情識趣,隱惡揚善,千百中難遇此一人。」也作「掩惡揚善」。
暗箭傷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隱蔽處放箭傷害他人。#語本宋.劉炎《邇言》卷六。後用「暗箭傷人」比喻暗中用陰險的手段傷害人。 △「含沙射影」。
掩惡揚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子曰:「舜1>其大知2>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3>,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注解〕 (1)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2)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 (3)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暗箭中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人不備,用狡詐陰險的手段傷害人。宋.劉炎《邇言.卷六.人道》:「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備也。」也作「暗箭傷人」。
隱惡揚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子曰:「舜1>其大知2>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3>,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注解〕 (1)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2)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 (3)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暗器傷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暗箭傷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暗箭傷人」原作「暗箭中人」。劉炎是南宋時的理學家之一,當時理學以朱熹和陸九淵為首,門戶分立,相互爭論。劉炎卻能摒除門戶之見,擷取各家之長,不流於意氣口舌之爭。他著有《邇言》一書,取《詩經.小雅.小旻》詩句「維邇言是聽,唯邇言是爭」之意,以淺近的言語,來闡述理學精微的道理。在這段文字中,劉炎詳細說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他認為小人經常在背後發表中傷他人的言論,就像暗中放冷箭來傷害人一樣,這兩種行為都可以造成他人痛徹心扉的可怕傷害。而君子的為人光明磊落,認為與其用陰險的手段得勝,寧可用光明正大的手段來一較高下,即使失敗了也沒有怨言。後來「暗箭傷人」這句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