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0.10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郾城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紹興年間,金兀朮率軍南下,岳飛駐守郾城,兩軍交鋒,兀朮全軍覆沒,史稱為「郾城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仗、爭鬥。如:「戰爭」、「戰鬥」、「抗戰」。
與爭鬥有關的。如:「戰場」、「戰術」、「戰略」。
抖動。通「顫」。如:「膽戰心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護牆。如:「為國干城」、「萬里長城」。
都市。如:「城市」、「都城」、「城鄉差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郾城縣」條。
昆陽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昆陽之戰(Battle of Kunyang)更始政權之後,漢軍主要兵分二路,主力由大司徒劉縯率領,繼續圍攻宛城;另一路則由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太常偏將軍劉秀為統帥,向北相繼攻佔潁川郡的昆陽、定陵、郾城,並在此三地獲得許多財物糧食,並轉送到宛城劉縯軍中,有效支援了漢軍主力之作戰。王尋、王邑率領四十二萬大軍先抵達潁川郡,與在育陽戰敗後退守此地的嚴尤、陳茂會合後,軍容更加盛大,將首攻目標指向昆陽。此時漢軍主力十萬已由劉縯帶領圍攻宛城,而劉秀正統帥數千兵馬巡察陽關,其他諸將見王莽官軍兵盛,不戰而走逃入昆陽,劉秀也收兵進入昆陽。劉秀的分析非常正確,在敵強我弱的情勢下,只能團結一心,共同抗敵,...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