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85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鄭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104~1162)字漁仲,自號溪西逸民,宋莆田人。官至樞密院編修官,好為考證之學,著有《通志》二百卷,學者稱為「夾漈先生」。
鄭樵(1104-116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鄭樵,字漁仲,福建興化軍莆田縣人。築室夾漈山之溪西,因號夾漈,又號溪西遺民。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父病死蘇州,時樵年16,盛夏中徒步護父喪而歸,從此不聞科舉功名之事。家貧無文籍,聞人家有書,直造其門求讀,不問其容否,讀已則罷,去住曾不吝情。
  靖康之變,上書宇文虛中,自比程嬰、杵臼等死義之士,而未能如願。於是讀書、講學和著書於夾漈草堂中。紹興18年(1148),徒步到臨安,將他幾十年間的著作,獻給高宗,自述有42種,另8種未完成,高宗接納獻書,付祕書省。兩年後上書宰相,希望能整理祕府收藏的圖書金石,並修撰通史。28年,高宗召見,授迪功郎,主管禮兵兩部架閣文字。31年,〔通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周朝諸侯國之一。位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新鄭縣。
謹慎、莊重。如:「鄭重」。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柴。如:「薪樵」、「採樵」。
打柴的人。如:「樵夫」、「漁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餘的。如:「衍字」。宋.鄭樵〈通志總序〉:「既無衍文,又無絕緒,世世相承,如出一手。」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是當時最為有力的。至於未強調同部,只是近於同部的,有下列各家:小徐雲:「屬類成字而復於偏旁加訓」鄭樵雲:「建類主義,建類主聲」趙宦光雲:「丂字像氣難上出之形,而老人鯁噎似之,於是取老字省其下體,以注於丂上,而義始是也」王鳴盛:「轉注從意而轉加之以聲。」劉大白雲:「建立在這一個元來的本字旁邊。」為整理轉注之說,今學者多以「同一部首」解釋「建類一首」,是為轉注正例。而不同部首者,亦得為轉注,是為轉注變例。向夏《說文解字敘講疏》就指出同部首並不是不可或缺的條件,轉注字也有不同部首的,例如:「史」、「書 」二字。「史」、「書...
牽強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生拉硬扯,勉強湊合。語本宋.鄭樵〈通志總序〉。 △「穿鑿附會」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非左丘明。葉夢得認為作者為戰國 (中國)|戰國時人《春秋考》卷三:“殆戰國周秦之之間人無疑也。”;鄭樵《六經奧論》認為是戰國時的楚人鄭樵《六經奧論》卷四;朱熹認為是楚左史倚相之後朱熹《朱子語錄卷八十三》;項安世認為是魏人所作;程端學認為是偽書。明朝的郝敬認為是晉國人。清朝的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卻仍然認為是左丘明所著。劉逢祿《左氏春秋考證》認為是劉歆所作。康有為亦認為是劉歆所作《新學偽經考·漢書藝文志辨偽》。錢穆在《劉向歆父子年表》中指出不可能...
牽湊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牽強附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牽強附會」原作「牽合附會」,典故出自〈通志總序〉。《通志》是宋代鄭樵所寫的一部講典章制度的政書,他在該書的序裡提到:自然現象變化多端,人間的福禍也都難以測知,人如何能將某些純屬於自然現象的變異,與人世福禍連繫起來?且必然視為是福禍降生的癥兆呢?然後代史官卻都好將此種自然現象與人事變化結合起來解讀,西漢時候的董仲舒尤其是如此,如《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魯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為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時吳子好勇,使刑人守門,……後閽戕吳子。」對於《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日有食之」這條資料,董仲舒將「日食」這種自然現...
訪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訪古蹟。《宋史.卷四三六.儒林傳六.鄭樵傳》:「久之,乃游名山大川,搜奇訪古,遇藏書家,必借留讀盡乃去。」《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祭品的器皿,都是訪古購求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