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13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別、辨別。《說文解字.部》:「,辨別也。象獸指爪分別也。」今字作「辨」,古因形似而訛誤為「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摘取。《詩經.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宋.陸游〈春晚即事〉詩四首之四:「老農愛犢行泥緩,幼婦憂蠶采葉忙。」
2.擇取。《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3.蒐集。《漢書.卷三○.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唐.柳宗元〈永州鐵爐步志〉:「予以為古有太史,觀民風,采民言。若是者,則有得矣。」
4.掘取。漢.桓寬《鹽鐵論.復古》:「往者豪強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鐵石鼓鑄煮鹽。」
1.有顏色的帛。《漢書.卷九一.貨殖傳》:「文采千匹。」唐.顏師古.注:「帛之有色者曰采。」
2.色彩。《禮記.月令》:「命婦官染采。」
3.神色。如:「神采」、「興高采烈」。《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儒林外史》第八回:「前晤尊公大人,幸瞻丰采。」
4.文彩。《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文質疏內兮,眾不知余之異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繁采寡情,味之必厭。」
參見「采地」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簡稱。唐.王勃〈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十千天子,新朝帝釋之宮。」
2.泛稱佛教。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下.滇遊日記九》:「他處皆釋盛於道,而此獨反之。」
3.姓。如南朝梁有釋道安。
1.解說、說明。如:「解釋」、「注釋」、「詮釋」。
2.解除、消散。如:「釋懷」、「冰釋」、「如釋重負」、「盡釋前嫌」。《國語.晉語四》:「遂伐曹、衛,出穀戍,釋宋圍。」
3.放開、赦免。如:「釋放」、「開釋」、「保釋」。漢.王充《論衡.變虛》:「方伯聞其言,釋其罪,委之去乎?」
4.放棄、捨去。《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諸侯釋位,以間王政。」《史記.卷九七.酈生傳》:「農夫釋耒,工女下機。」
5.脫下。如:「釋甲」。《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食監奏未釋服,未可御故食。」唐.顏師古.注:「釋,謂解脫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塗覆在陶瓷表面,使之有光澤的顏料。參見「釉藥」條。
勛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授與有功者的榮譽獎章。我國有玉大勛章、中山勛章、中正勛章、卿雲勛章、景星勛章等不同等別。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過瓜田時,不彎身穿鞋;走過李樹下面,不舉手整理帽子。語出漢.無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後比喻避免招惹嫌疑。明.陸《明珠記》第一七齣:「深感將軍好意,爭奈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相公男子,妾身女人,雖則結為義父,難免外人議論。」
郭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76~324)字景純,河東聞喜人。東晉文學家與思想家。博學高才,好古文詩賦,富文采。又精通陰陽曆算五行卜筮之術,後因卦筮違逆王敦,被殺。曾為《爾雅》、《山海經》、《方言》、《楚辭》等書作註。
灼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彩明豔。漢.蔡邕〈彈棋賦〉:「榮華灼爍,萼不韡韡。」《文選.左思.蜀都賦》:「符彪炳,暉麗灼爍。」
懲一戒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懲罰一人以警戒眾人。明.沈《千金記》第四七齣:「故依法律明惟問,懲一戒百難容忍。」也作「懲一儆眾」、「懲一警百」。
為情造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自真情實意,發而為文。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相對於為文造情而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