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重用     
瀏覽人次:1491 收藏人次:127098
加以重視任用。《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寧乃劫江之賊,豈可重用?」《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一旦直聲震天下,從此被朝廷重用起來。」
重用法程式     
瀏覽人次:74 收藏人次:0
指可再用程式,可重入程式等。參【可再用程式】(reusable program)。
    
瀏覽人次:28377 收藏人次:8184141
1.謹慎。如:「安土重遷」。《荀子.議兵》:「重用兵者強,輕用兵者弱。」《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
    
瀏覽人次:15590 收藏人次:12568974
使用。如:「用人」、「任用」、「運用」、「用兵」。
功能、效果。如:「功用」、「器用」、「作用」、「效用」。
吃、飲。如:「用飯」、「用菜」、「用茶」、「用湯」、「用餐」。
花費的錢財。如:「家用」、「零用」、「花用」、「用度」。
付出、施行。如:「用情」、「感情用事」、「用盡心機」。
需要。如:「你不用去!」、「這件事不用你插手!」
可供使用的、應用的。如:「用品」、「用具」、「用途」、「用處」。
用功:認真學習。如:「用功讀書」、「努力用功」。
用意:存心、意圖。如:「你的用意何在?」
兔死狗烹     
瀏覽人次:67393 收藏人次:4355018
音ㄨㄟˋ,傳贈。 2.語譯兔子被獵殺後,用來追捕兔子的獵狗便失去利用價值而被烹煮來吃。比喻有事時就被重用,事成之後就遭毀棄。 3.故事內容越王句踐的大夫范蠡,曾經替越國出過了不少力:在越國和吳國發生戰爭,越方軍事失利時,范蠡勸句踐向吳王夫差暫時忍辱投降;等到時機成熟,形勢有利時,又替句踐策劃興兵攻吳,終使得越國得以打敗吳國,成為霸王。對越國來說,范蠡實在是一個大功臣,本來他是可以安享富貴的,但是范蠡卻沒有這麼做,他寧願捨棄榮華富貴,而自行引退,過著淡泊的生活。就在眾人一片惋惜聲中,范蠡又託人帶了一封信給從前的同事大夫文種...
動輒得咎     
瀏覽人次:62888 收藏人次:3270724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犯怒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以抒己憤。該文採問答方式,以國子先生喻己,假托學生之言,抒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韓愈)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進退兩難,而屢遭貶謫。後來「動輒得咎」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運籌帷幄     
瀏覽人次:60225 收藏人次:5348210
,這點我不如蕭何;如果說到帶兵打仗,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點我又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重用他們,才是我取得天下的真正原因啊!而項羽有一賢臣范增,卻不好好重用,所以才成為我的手下敗將。」因此《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自序中,說張良身在軍營中便能掌握局勢,策劃謀略,使遠方的軍隊贏得勝利,助高祖開邦定國,能夠「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後來「運籌帷幄」演變為成語,就被用來比喻謀劃策略。
摩頂放踵     
瀏覽人次:55641 收藏人次:7576217
近義:鞠躬盡瘁反義:好逸惡勞辨似: 放,音ㄈㄤˇ。至的意思。不可寫作「仿」。 「摩頂放踵」及「鞠躬盡瘁」都有不辭辛勞,用盡心力的意思。 「摩頂放踵」側重於捨身搏命的捨己為人;「鞠躬盡瘁」側重於工作上的竭心盡力。 摩頂放踵 鞠躬盡瘁 辨似例句 ○ ㄨ 為了完成濟世志業,法師終日~,不敢稍有鬆懈。 ㄨ ○ 今天承蒙您重用,我必定~,為公司效命。
焚膏繼晷     
瀏覽人次:49308 收藏人次:4684685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尚儒術,攘斥佛、老,以提倡古文為職志,文章自成一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國其他讀書人一般,韓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長才。他在年少時便中進士第,但因個性不適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進學解〉這篇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文中敘述大學老師訓誨他的學生說:「你們要勤奮努力的學習,以後才能有成就。學問和品德都好,未來也不怕被埋沒。」話都還沒說完,就有一位學生譏笑他說:「老師,您不要騙我們了!這麼久以來,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藝,每天仍是手不釋卷,大大小小的知識一絲一毫也不放過,連夜晚都點燈接著白天來讀書。結果呢?只因抨擊異教邪說,排斥...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48554 收藏人次:2476434
話,魏王一開始雖然不相信,但時日一久,內心也不得不動搖。等到太子跟龐葱回國之後,魏王就疏遠龐葱,不再重用他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三人成虎」,用來比喻謠言再三重複,亦能使人信以為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