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重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一個詞或一個詞組中的某些音節的音讀得強些、重些,稱為「重讀」。
重新再讀。如:「這篇文章請再重讀一遍好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承受地心引力的大小。如:「體重」、「重量」、「物重」、「淨重」。
物體的分量大。與「輕」相對。如:「小明比我重兩公斤。」
要緊的。如:「重鎮」、「庫房重地」。
劇烈的。如:「重病」、「重藥」。
濃厚的。如:「口味重」、「顏色重」。
尊敬。如:「尊重」、「敬重」。
特別關切。如:「重視」、「重文輕武」、「重男輕女」。
再、另。如:「重來」、「重新」、「重遊故地」。
相同的。如:「重號」、「重複」。
量詞。用於計算相疊、累積物的單位。如:「九重天」、「千重山」、「萬重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照著文字念。如:「誦讀」、「朗讀」、「宣讀」。
看書、閱覽。如:「閱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學習、研究。如:「他是讀理科的。」
林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如作了一次心靈三溫暖。對在那段時光成長的人而言,那段苦苦樂樂的單純年代,人們溫柔敦厚的性情,在今日重讀起來更是令人懷念不已。參考資料: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兒童文學作家、人物專訪(責任編輯:109602124)
方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溪集》),多為浮氣所中,又過信錢竹汀(大昕)、汪容甫諸公之言,頗輕視之,故自後從不寓目」,晚歲重讀三數過,「始信其中多可傳之作,如《讀大誥》、《讀王風》、《讀周官》、《讀儀禮》、《讀經解》五首,簡明宏深,必傳之文,非望溪不能作也」。4.姚鼐推崇方苞:「望溪先生之古文,為我朝文章之冠」。5.陳宏謀云:「望溪經說,不惟經義開明,可以蕩滌人心之邪穢,維持禮俗。」。《資料取自於網路》
面如土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臉色像泥土一樣。形容驚恐到了極點。《紅樓夢》第九三回:「賈芹拾來一看,嚇得面如土色。」《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李白重讀一遍,讀得聲韻鏗鏘,番使不敢則聲,面如土色,不免山呼拜舞辭朝。」也作「面如灰土」、「面色如土」。
幼兒教育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所或其他合法托育機構)核准班及學生數外超收者,或未立案私立幼稚園(托兒所)者。每人每學期限領乙次,重讀生及轉學生已領有補助者,不得重複請領 。幼兒於學期中途(第一學期於十月十五日、第二學期於四月十五日)後入學者,不得請領 。發放金額標準:每人每一學年補助新台幣一萬元,分兩學期發放。 實施方式幼兒教育券之印製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視實際情況規劃辦理 。家長選擇理想幼稚園或托兒所就讀,再由各園所於審查無誤後,扣抵學費或轉發,第一學期於十月十五日、第二學期於四月十五日前統一造冊送直轄市、縣(市)政府審查。直轄市、縣(市)政...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評張愛玲國譯本〈海上花列傳〉的小說藝術》。陳永健。臺灣大地出版社,1997。• 《從女性主義視角重讀張愛玲的小說(哲學博士論文)》林幸謙。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中國語言及文學學部,1996。• 《荒野中的女體:張愛玲女性主義批評》林幸謙。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解讀張愛玲經典》王光東主編。花山文藝出版社,2004。• 《想像張愛玲:關於張愛玲的閱讀研究》。劉鋒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豔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周芬伶。台灣遠流出版,1999。• 《閱讀張愛玲》黃德偉編著。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1998。...
高中學年學分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規定學生修業年限,稱為學年學分制。修業年限以三年為原則,成績優異學生得縮短其修業年限,以一年為限,重讀或延修以一年為限,總修業年限為二至五年。學生每學期至少應修二十二學分,最多不得超過三十四學分。
讀者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練習,並不是強調表演的成果。比起戲劇,這種戲劇形式的練習蘊含了更多教育的意義在其中。如今台灣更是借重讀者劇場的形式在外語教學上有不錯的應用。讀者劇場的運作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一準備準備的目的是為參予者形成一個適當的劇本,確保參與者彼此都能透過討論瞭解文本的意思。1.選擇一個大約5-15分鐘的故事或是一小節故事,文本必須符合參與者的程度與需要。2.分析文本內容,然後全部或是分組討論故事裡每小段落的意思。3.將文本依不同的參與者定出旁白與人物角色,並重寫劇本,修改部分文句以符合參與者的語言與閱讀能力(Diane L....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