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7.66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鈸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韓國的《鈸舞》屬佛教儀式當中,形式最華麗的一種,表演時伴以《法鼓舞》(Pupko)和《蝴蝶舞》。在寺廟內禮佛時使用「四物」,即鼓、銅鑼、杖鼓、銅鼓;而獻祭場合則使用可發出金屬聲音的祭具,如鈴、搖鈴、鈸等,另外還有鼓、木製雲板以及鑼,這些均各有其作用。據說發出金屬聲音的祭具,是為了拯救冥府眾生,因此《鈸舞》是撫平亡靈的儀式,但為一種再建構的舞蹈。《鈸舞》也是四月八日浴佛儀式中的一部份。
Woo-il Choi《Korean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198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銅製。由兩個中間凸起的圓形銅片相撞擊發聲。一般直徑從十五至六十九公分不等,亞洲民間亦有十一公分以下尺寸,而有小鈸、大鈸、低鈸之分。傳統上常用於民間音樂與戲曲。也稱為「銅鈸」。
(一)之又音。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