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5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琺瑯彩錦地開光青山水把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圓直口,壺身較低呈短圓身,曲把,管形流,平底凹足,帶平頂寶珠形蓋,紐側一氣孔。壺腹部兩面開光,各畫不同的藍料山水圖畫。一面有墨書題「樹接南山近」,下描紅「山高」一印。另一面題「煙含北渚遙」,下亦有紅料描繪「水長」一印。隙地及蓋面彩繪四季花卉紋的錦地花紋飾。胎薄透光,質地細膩,山水畫工精美,釉彩富麗脫俗。壺底藍料書「雍正年製」二行四字仿宋體款字,外加雙方框。雍正御用茶壺,喜愛簡約大方造型,此類壺身較短,壺口略大的茶壺為雍正時期仿宜興壺形制而作,單色釉如霽青、茶葉末琺瑯彩瓷茶壺,均為相同造型。本件在道光十五年《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案》內名為「雍正 磁胎畫琺瑯青山水白地茶壺,壹件」。  
粉彩開光花鳥雙連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瓶作扁圓形,為凸顯別出新裁的造型,兩隻扁圓瓶以前後錯開但腹部相連的形制出現。口作唇邊向內斂收,短頸、長方形矮足,胎骨厚重,瓶面滿飾藍、紫錦地圖案,錦地之上再彩畫各式纏枝花卉。雙連瓶腹部中心兩面開光,分畫梅花、喜鵲及水仙、鵪鶉,由於兩器相連,故前後兩面的開光,皆因交錯之故而各出現圓形與半圓形的作法,此變化亦與藍、紫兩色釉彩的交叉出現共同形成有趣的對應與變化。器內及底皆施湖綠色釉,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款。雙連瓶的形制,已見於乾隆之前的官窯和民窯。乾隆官窯為表現其卓越的承造能力,故於前人的基礎上無不儘力燒造「雙管瓶」、「三級瓶」、「四喜瓶」、「五岳瓶」、「六孔瓶」和「七孔花插」等,同時足以展現技術與想像的瓶式。
開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習俗上在喪禮大殮蓋棺未合前,子女將棉醮水擦拭死者的雙眼,稱為「開光」。
開光點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地區民間信仰中,凡新雕的神像、佛像或紙紮、圖繪的神佛,於完成後,安座奉祀前,所舉行使神像附有神靈的儀式。一般多由道士或法師主導,或請地方首長或年高德劭者持筆,沾混有雞冠血的硃砂,手拿符鏡,以反射的陽光照射在神像上,口中唸咒,先從眼睛開始點起,待神像各部位一一點過後,儀式便告完成。
客王開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攆轎上的尹王爺一一欽點客王(建醮時則替王像開光點眼),完成開光儀式,之後依序請回廟內安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關閉的狀態啟動。如:「開門」、「開始」、「開口」。
舒張、綻放。如:「開花」、「開懷」、「開心」、「花朵盛開」。
發掘、拓展。如:「開發」、「開源節流」、「開疆闢土」。
引導、啟發。如:「開導」。
創辦、設立。如:「開店」、「開工廠」。
沸騰。如:「水開了」。
看透、豁達。如:「想開」、「看開」。
擴張、擴大。如:「傳開」、「散開」。
條列、列出。如:「開藥」、「開發票」、「開書單」。
量詞。用於計算紙張大小尺寸的單位。切割一大張紙為若干分之一稱為「開」。如:「對開」、「四開」、「十六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線。如:「日光」、「月光」、「燈光」、「光芒四射」。
榮耀。如:「為國爭光」。
景物。如:「觀光」、「風光」、「春光明媚」。
時間。如:「光陰」、「時光」。
平滑明亮。如:「磨光」、「光滑」、「光溜」、「光亮」。
完。如:「吃光」、「他已經把身上所有的錢都花光了!」
單、只。如:「光說不做」。
裸露。如:「光頭」、「光腳」、「光著身子」。
對人來臨的客套話。如:「光顧」、「歡迎光臨」。
接受別人恩惠、好處的客套話。如:「沾光」、「叨光」。
食言而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魯大夫孟武伯常失信於魯哀公。在一次宴會中,孟武伯問哀公的寵臣郭重為何如此肥胖,哀公藉機諷刺說:「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典出《左傳.哀公二十五年》。後用以比喻言而無信,說話不守信用。明.李開光〈水風臥吟樓記〉:「此予事而掛客懷,何也?不以食言而肥,不因苦吟而瘦,試以數語為記,請覽而教正之如何?」
建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特定的日子裡,設壇為亡魂超渡或為新廟落成、神像開光等事祈福的法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盡買香燭楮紙,賷到瓊花觀中,命道士建醮三晝夜,以報恩德。」
顏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缺少相應的一種或幾種色素。 色光(註2)色是光的反射,有光才有色,無光便無色,光是色的本源,色離不開光,有無色的光,而沒有無光的色。色是光刺激人的視覺器官後所產生的一種心理感覺,光是客觀存在的,而色是一種心理反應。白光照射在多彩的物體上時,物體反射出不同顏色。紅光照射下,藍色和綠色看起來就像黑色,其他顏色都為紅色。 參考書目註1:有關物理的100個常識,形豔編著,第一版-台北市,驛站文化,2011.09。註2:新世紀科學學習百科,內爾阿德利著,初版,台北市,貓頭鷹,1995。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