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7.71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阿德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莫泰麻.阿德勒(1902~ )是美國教育家、哲學家、編輯,以構想巨幅出版聞名於世。他相信,博雅教育可藉由閱讀偉大著作而達成。他與另一位美國知名教育家赫欽斯(Robert M. Hutchins)攜手合作,以西方古典文學與哲學為基礎,策畫出版〔偉大著作講座〕(Great Books Program of Seminars),為此出版計畫,阿德勒與赫欽斯選取並編輯四百餘冊重要著作,包括荷馬(Homer)、佛洛伊德(Freud)等大師在內,出版了總共包括五十四冊的〔西方偉大著作〕(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一九九○年第二版擴增為六十冊。
  阿...
阿德勒_個體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德勒是個別心理學的創始人。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性,強調現在所努力追求的,比過去更為重要。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上的主張,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點:1.人性自主:阿德勒反對潛意識支配人性的觀點,他認為人性是具有自主傾向的,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與創造自己的生活。2.追求卓越:卓越並非指超越別人,而是要追求個人本身的完美。同時他也認為這種追求完美的傾向,是生命的基本現象,且是與生俱來的...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Adler counseling)目錄1 理論原則2 人格的動力2.1 自卑的原則2.2 優越的原則3 諮商方法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理論原則此學派主要強調人是命運的主宰者,而並非犧牲者,並且強調人的自由抉擇、責任、生活目標、自我決定、生命的意義以及追求成功與完美等等之本能,另外也主張人的行為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而與佛洛伊德最大的不同即在於,阿德勒認為個人意識為人格的核心所在,並非佛洛依德認為的淺易識為人格的核心,因此
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德勒諮商法是由奧國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Adler, 1870~1937)所發展出來的人格理論與治療體系,是心理治療的一種理論取向。
  阿德勒自稱其心理學為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因為他強調每一個體在其社會環境中有「自我決定」 的能力,是一個有創造性,能負責的個體,在其主觀的現象世界中,朝著既定的生活目標前進。其主要論點有:
  1.人具有主動性:阿德勒不同意佛洛依德(S. Freud)強調生物、本能決定的觀點,認為人是命運的主宰者而非犧牲者;強調人的自由抉擇、責任、生活目標、自我決定、生命的意義及追求成功與完美。
...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正統精神分析的心理學理論體系,是生物學走向的本我心理學轉向社會文化走向的自我心理學,是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轉變的中介。阿德勒的心理整體論、主觀目的論和社會文化定向,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為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而且也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展提供前提條件。但是,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仍屬於潛...
阿德勒式心理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是心理治療的一種理論,強調積極的人性觀,奮力以求實現,人們操縱自己的命運。成長的模式強調個人的積極能力與互相合作地生存於社會,它同時強調人格的統一性,經由治療達到鼓勵和幫助當事人改變認知和期望。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與患者共同擔負責任、共同決定目標、互信、互尊、共存,是同等地位。它被應用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家庭治療、青少年個別諮詢、矯正和重建的諮商、團體諮商、老年問題的處理等。是一種成長的模式,對於防治性的心理健康和減低成長干擾的擴大範圍,是一理想方法。阿氏心理治療法的貢獻,是第一個人性化具統一性與目標取向的治療方法,強調社會與心理的因素,它影響了其他系統,並且被統整為治療法的主...
《張氏心理學辭典》1992、《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施》民國八十年。
阿德勒,阿佛雷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阿德勒,阿佛雷德為個別心理學創始人、人本心理學先驅。阿德勒於1870年2月7日生於奧國維也納。1895年維也納大學醫學博士,專攻眼科,之後轉為精神科醫生,並對孩童無法醫治的疾病有極大的興趣。1937年5月28日在蘇格蘭的阿巴頓(Alberdeen)演講時病倒,死於心臟衰竭。阿德勒與佛洛伊德(Freud)、容格(Jung)是發展心理動力治療的主要貢獻者之一。阿德勒重視人格的統一性,主張能從統整的觀點來了解人類。強調人類的行為皆有目的,人類的未來遠比過去重要,不但要創造更要演出自己的生活。阿德勒非常關切一般人,他直言無隱地評論學校改革、兒童養護實務,以及因衝突產生的偏見,來表達其『社會興趣』...
《張氏心理學辭典》1992、《心理指導與心理治療、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施》民國八十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嚼口的馬絡頭。如:「鞍勒」。
收住韁繩。如:「懸崖勒馬」。
強制。如:「勒索」、「勒戒」、「勒令退學」。
刻識、作記號。如:「勒石」、「勒碑」。
用繩子、皮帶等綑綁或套牢後,再用力拉緊。如:「勒死」、「勒緊褲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道德」、「公德」、「四維八德」。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恩惠。如:「大恩大德」。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迎合、偏坦。如:「阿附」、「阿私」、「阿諛」、「剛正不阿」。
彎曲的地方。如:「山阿」、「河水之阿」。
阿拉伯:阿拉伯半島的簡稱。位於亞洲西南部,介於波斯灣與紅海之間。少河流多沙漠,中部為乾旱地區,沿海土地肥沃,島上居民大多信奉回教。
語助詞,加在稱謂上。如:「阿伯」、「阿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