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5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陰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地名:(1)古羌氐地。漢武帝開西南夷,置陰平道,故城在今甘肅省文縣西北。(2)東晉置,位於今四川省梓潼縣西北。(3)南朝宋置,南齊沿置,故址在今四川省德陽縣西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又分為陰平、陽平。如「東」、「江」、「文」、「凡」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柔和之氣。與「陽」相對。如:「陰陽調和」。
月亮。如:「太陰」、「陰曆」。
日影。常用來指時間。如:「光陰」、「惜陰」。
黑暗、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如:「陰暗」、「樹陰」。
天氣昏暗的。與「晴」相對。如:「陰天」、「陰雨」。
祕密的、不光明的。如:「陰謀」、「揭人陰私」。
險詐。如:「陰險」、「陰狠」。
女性的、柔性的。如:「陰性」、「陰柔」。
女性的生殖器官。如:「外陰」、「陰部」、「女陰」。
指死亡世界。如:「陰間」、「陰曹地府」。
注音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ㄦ。5.結合韻:共二十二種,如「ㄧㄛ」、「ㄨㄢ」、「ㄩㄣ」等。 聲調國音中有四個不同的聲調,分別為陰平(一聲)、陽平(二聲)、上聲(三聲)、去聲(四聲)。陰平(一聲)[55:]高平調,高而平的音。陽平(二聲)[35:]上揚調,由中高升到最高。上聲(三聲)[214:]降升調,先降到最低後再升高。去聲(四聲)[51:]下降調,由高音快速下降到最低。 參考資料(註一)鄭美珠編:《國語文教學理論與應用》,台北:紅葉文化,2008年6月初版。頁27-39。...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關,圍攻陳倉二十餘日不下,糧盡而退。建興七年(229),諸葛亮第三次率軍北伐。蜀軍西向,取魏武都、陰平二郡而回。諸葛亮復任丞相。  在這一時期,諸葛亮與李嚴的矛盾為引人關注的焦點。本來,他們兩人同受劉備託孤,共為輔臣。直到建興四年(226),兩人關係還比較好,諸葛亮在與孟達的信中環稱讚李嚴。但不久,李嚴寫信給諸葛亮,建議利用掌握朝政大權的便利,像曹操那樣進爵封王,接受「九錫」,這樣他也能撈到若干好處。諸葛亮對此非常生氣,在回信中狠狠批評了李嚴一通。不久,諸葛亮在即將伐魏前,調李嚴帶他所轄的二萬軍隊來鎮守漢中。李嚴卻討價...
入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漢語調類。聲調短促而急。現國音中已無入聲,入聲字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之中。如:「屋」、「竹」、「谷」、「玉」等字。
四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音的四種聲調。古時分平、上、去、入四聲,如天、子、聖、哲即是;今國音分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如三、民、主、義即是。
變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調的變化。在國語主要分為類變和字變二種。類變指某一調類在一定語音條件下所發生的調值變化。譬如兩個上聲相逢,則前者讀成陽平,如「選舉」、「粉筆」、「小鳥」等。字變指一、七、八、不四字在陽平、陰平和上聲前讀成去聲,而在去聲前,則讀為陽平。
平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漢語調類。聲調平出而沒有高低的變化。今國音分化為陰平、陽平二類,即第一聲、第二聲。第二聲注音符號用「ˊ」來表示。
五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語音學上指陰平、陽平、上、去、入五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