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陶偶     
瀏覽人次:296 收藏人次:0
用陶土捏製出來的偶像。如:「這套仿兵馬俑的陶偶,製作極為精美,令人愛不釋手。」
    
瀏覽人次:18952 收藏人次:4908426
用黏土燒製的器物。如:「彩陶」、「陶器」、「陶瓷」。
培養、教育。如:「陶冶」、「薰陶」、「陶鑄」。
快樂的樣子。如:「陶然」、「樂陶陶」。
    
瀏覽人次:12284 收藏人次:4790762
雕塑的人像。如:「陶偶」、「泥偶」、「木偶」。
兵馬俑     
瀏覽人次:1474 收藏人次:1349871
作成士兵及戰馬形狀用來殉葬的陶偶。如西元一九七四年,秦始皇陵(陝西臨潼)東側所掘出的人馬陶俑及秦始皇陵西側所出土的兩乘銅車馬,不僅體形高大,兵馬都雄健昂揚,人物神情生動,雕塑手法十分細膩,其中當年彩繪的色澤仍依稀可見。具有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卑南文化     
瀏覽人次:1230 收藏人次:535824
素面、橙色系為主,紋飾不多但造型豐富,除容器之外,還有陶紡輪、陶槌、陶匙等實用工具及陶還裝飾品,也有陶偶、小型陶器等可能與精神生活有關的器物(註二)。在出土的玉器方面,不僅數量多而且製造技術發達,在墓葬的石棺群中發現了大量精緻美觀的玉器陪葬品(註二),如頭飾、耳飾、頸飾、胸飾等,其中玉器的材料已知來自花蓮豐田和西林地區(註一)。此時期的人類將死去的親人埋葬在家屋或家附近,讓死者和活著的親人相伴,表示親族之間互相依存的感情,整個村落就是死去的親人和生人共存共居的村落。其埋葬的主樣葬具為長方型的板岩石棺,石板棺常仇大至為南北...
交趾陶     
瀏覽人次:746 收藏人次:0
一次。1980年代以後,廟宇對交趾陶的需求量急速減少,交趾陶從廟宇裝飾轉變為家庭裝飾品,原本的浮雕式陶偶也轉變為圓雕形陶偶,燒製溫度提高為攝氏1100度左右,甚至高達攝氏1200度。現今少數寺廟的交趾陶採用翻模燒製,手工的韻味與藝術性大為減低。(同註1) 參考書目註1. 李純愉,〈台灣交趾陶藝術及其對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註2. 施翠峰、施慧美,《臺灣民間藝術》,(臺北市:五南,2012二版),頁149~154。
秦俑     
瀏覽人次:382 收藏人次:158145
秦代用來殉葬的陶偶。如秦始皇陵(陝西臨潼)東側所出土的數千件排列有序、體型高大的陶塑兵馬俑,及西側的兩乘銅車馬,兵馬雄健昂揚,人物神情生動,雕塑手法十分細膩,其中當年彩繪的色澤仍依稀可見。具有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如:「近年挖掘出來的秦俑,顯示秦代在雕塑藝術及冶鑄技術上已有高度成就。」
龜山史前文化相     
瀏覽人次:238 收藏人次:0
以龜山第二史前遺址為代表遺址。依據相對年代推測,可早至距今二千年前後。試掘出土物包括有刃鐵石、陶片、陶偶、陶環、石鋤、石斧、貝刮器、獸骨、貝殼等,其中以陶器數量最多。從鐵器的使用,可見已進入金石並用時期。生活型態除農耕外,漁撈、狩獵、採集仍占了一部分。
洪剛     
瀏覽人次:90 收藏人次:0
妓院的行神。據說日本妓院供奉洪剛,神像多為陶偶。也稱為「客兄神」。
嘉義交趾燒     
瀏覽人次:83 收藏人次:0
臺灣民間陶塑品。最早為嘉義民雄人葉王,拜廣東師父學作寺廟上的陶塑,由於所製陶偶精巧妍麗,故聲名大噪。交趾燒外觀亮麗且色彩繁富,多用於廟宇的壁飾。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