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4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陶瓷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器與瓷器的總稱。經陶土或瓷土用水和成漿,然後注漿於模型翻製成型,再置於空氣中乾燥後經窯燒、施釉、著色彩飾,重新燒製而成。簡稱為「陶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黏土燒製的器物。如:「彩陶」、「陶器」、「陶瓷」。
培養、教育。如:「陶冶」、「薰陶」、「陶鑄」。
快樂的樣子。如:「陶然」、「樂陶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具的總稱。如:「兵器」、「器具」、「武器」、「容器」、「器物」。
氣度、度量。如:「器量」、「小器」。
才能。如:「器重」、「器識」、「大器晚成」。
生物體中負責某種獨立機能的組織。如:「器官」、「呼吸器」、「生殖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黏土、石英粉混合所燒成的器物。質地較陶器細緻、堅硬。如:「瓷器」、「青瓷」、「陶瓷」。
陶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瓷器的總稱。參見「陶瓷器」條。
瓷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瓷土燒製成的器物。一般燒製過程為以經過精選或淘洗過的瓷土為原料,坯質具半透明性,經攝氏一千二百至一千九百度的高溫培燒。成品質地堅硬細緻,叩之有金石聲,表面上有玻璃質的釉,細膩富光澤。中國古代以瓷器為重要特產,故有「瓷國」的稱呼。也作「磁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出產陶瓷器的工廠。如:「御窯」、「柴窯」。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葉五官知鑒別》:「因論諸窯優劣,旁及金石真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碎屑、物體破裂成小碎塊。如:「冰碴」、「玻璃碴」。
2.器物上的破口。如:「碴口」、「斷碴兒」、「杯子上有個新碴。」
3.嫌隙、芥蒂,指引起爭執的原由。如:「你怎麼故意找碴。」
4.剃後殘餘或復生的短毛髮。如:「絡腮鬍子碴」。
皮肉被碎片劃破或割傷。如:「被碎玻璃碴了手。」
古墳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蓋土丘或土堆,有些高達73公尺。死者的周圍百上生前使用的武器、槍矛和鏡子。頭盔放在腦袋附近,陪葬用的陶瓷器和珠寶項鍊則放在腳旁。稱為「埴輪」的黏土像用來埋在墳墓周圍的土裡,保護死者免受妖魔鬼怪的侵襲。並且會在墓穴擺放盤子和碗的模型,以供死者來世使用。 鎖孔狀墓塚埋葬死者的古墳原來像小山丘,之後演變為圓形或長方形;後來有些採取了鑰匙孔的形狀。每座墓塚都有一間石造墓是可以容納數具棺木,墓塚外則環繞著充滿水的壕溝。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大和時代、彌生時代英文關鍵字:Yamato period、Yayoi period 出處P.S...
統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總稱、合稱。如:「陶器和瓷器統稱為『陶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