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1.00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隔靴之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著靴子的搔癢。比喻不切實際的做法。見「隔靴搔癢」條。01.清.李漁〈復王左車書〉:「始知身未極貧,而勸人以忍飢耐寒勿稱貸者,皆隔靴之搔、隔膜之視,徒足益人痛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遮斷、阻塞。如:「阻隔」、「分隔」、「間隔」。
距離。如:「相隔千里」、「小明和小華的座位隔了三個桌子遠。」
使分離、使有障礙。如:「隔離」、「隔開」、「隔間」。
經過。如:「隔日」、「隔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指甲或器物輕輕的抓、刮。如:「搔癢」、「搔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筒的鞋子,也稱為「靴子」。如:「短靴」、「長靴」、「皮靴」、「雨靴」、「馬靴」。
隔靴搔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錄.卷一二.安福子勝禪師》:「若也揚眉瞬目,又是鬼弄精魂,更或拈拂敲床,大似隔靴抓痒。」 參考詞語︰隔靴之搔注音︰ㄍㄜˊ ㄒㄩㄝ ㄓ ㄙㄠ漢語拼音︰gé xuē zhī sāo釋義︰隔著靴子的搔癢。比喻不切實際的做法。見「隔靴搔癢」條。 01.清.李漁〈復王左車書〉:「始知身未極貧,而勸人以忍飢耐寒勿稱貸者,皆隔靴之搔、隔膜之視,徒足益人痛癢。」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