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5.59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險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奸險狡詐。《大宋宣和遺事.利集》:「(梁)師成外示恭謹,中存險詐。」也作「險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邪惡狠毒、陰沉難測。如:「險詐」、「陰險」、「奸險」。《三國志.卷五○.吳書.妃嬪傳.吳主權潘夫人》:「性險妒容媚,自始至卒,譖害袁夫人等甚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騙。如:「詐騙」、「詐欺」、「詐財」、「敲詐」。
作假、偽裝。如:「詐降」、「詐死」。
狡猾、虛偽。如:「奸詐」、「狡詐」、「詭詐」。
居心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存險詐,難以預測。清.薛福成〈代李伯相三答朝鮮國相李裕元書〉:「近察日本,行事乖謬,居心叵測。」也作「心懷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險詐、狡猾。如:「陰險狠毒」、「陰狠可怕」。
誠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險詐、權詐、虛偽、狡詐、奸詐、虛浮
三頭六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頭六臂」原作「三頭八臂」,為佛家用語,指阿修羅神的長相,生有三顆頭顱,八條臂膀,《法苑珠林.卷五.六道篇.脩羅部.述意部》便說:「並出三頭,重安八臂」。阿修羅為梵語Asura的音譯。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惡神,在佛教中認為雖屬天界,但無天人的德行,性情險詐,所以稱「非天」。而又因其體形高大,力大無比,故其「三頭八臂」之形象亦有力量強大的象徵,但後來「八臂」多作「六臂」,「三頭六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本領大,力強可畏。
真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虛假、險詐、虛偽
奸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刁猾、狡猾、奸巧、奸險、巧詐、險詐、陰險、嚚猾
心懷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存險詐,難以預測。《三國演義》第五七回:「曹操心懷叵測,叔父若往,恐遭其害。」《醒世恆言.卷二四.隋煬帝逸遊召譴》:「卻只是心懷叵測,陰賊刻深,好鉤索人情深淺,又能為矯情忍訽之事。」也作「居心叵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