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210.2143 ms
共 7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如:「奴隸」、「皁隸」。唐.釋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大般若波羅蜜多經》:「隸,賤屬也,僕也。」
2.一種字體。即隸書。相傳為秦代程邈所創,由小篆減省而成。
3.姓。如漢代有隸延之。
1.附屬。如:「隸屬」。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宋.蘇軾〈率子廉傳〉:「晚隸南嶽觀為道士。」
2.學習。明.湯顯祖《紫簫記》第六齣:「俺將此詞送到杜秋娘別院,隸習一番。」
|
隸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人使喚的僕役。《韓非子.難勢》:「堯教於隸屬,而民不聽。至於南面而王天下,令則行,禁則止。」
2.從屬,受管轄。如:「中央研究院是隸屬於總統府的學術機構。」晉.潘岳〈關中詩〉:「齊萬年編戶隸屬,為日久矣。」
|
司隸校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漢仿周官司隸置司隸校尉,始亦使將徒治道路溝渠,兼督大奸滑,後漸尊之,使察畿輔。東漢時領有一州,威權尤重,魏晉等沿其制。簡稱為「司隸」。
|
隸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1)篆書的簡化體,創始於秦,通行於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構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後來筆畫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隸書稱為「八分書」。典型隸書的特點是:橫畫起筆回鋒,隆起如蠶頭之形;收筆頓筆挑起,具雁尾之狀。(2)楷書的別名。也作「今隸」。魏、晉至唐使用。
|
直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直接隸屬。《明史.卷四○.地理志一》:「洪武初,建都江表,革元中書省,以京畿應天諸府直隸京師。」
|
氓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姓。也作「萌隸」。
|
徒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服勞役的獄囚。《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何者?積威約之勢也。」《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比起陵塋,彌歷時歲,力役既廣,徒隸尤勤。」
|
皁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稱衙門中的差役。《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令國祚移於外親,降為皁隸,縱不為身,奈宗廟何!」《醒世恆言.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只聽得兩傍皁隸一聲吆喝,蜂擁上前,扯腳拽腿。」
|
隸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學上指將篆書改寫為隸書的經過。惟寫定時往往摹擬篆體的結構,此點與「隸變」不同。如「隸古定尚書」即指將以古文書寫的《尚書》改以隸書寫成。
|
萌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姓。《戰國策.燕策二》:「所以能循法令順庶孽者,施及萌隸,皆可以教於後世。」《史記.卷四.周本紀》:「發鉅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也作「氓隸」。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