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2.76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難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天災、戰禍、種族和宗教迫害、政治避難等因素流離失所的人。如:「戰爭爆發後,大批的難民湧向難民營。」
難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容難民的場所。如:「難民營裡的難民,正等待世界各地的救援。」
經濟難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境難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口增加導致的各種生態環境的變化,反過來也使得環境品質不適合人居住,而使人口產生移動之特色人口群稱之。依聯合國環境保護署 (UNEP)估計,由於人口的大量增加,每年流失250億噸的表土,更使得農業生產大受影響。在開發中國家,人口的增加也導致79%的森林破壞,72%的耕地擴張及69%的家畜增加。在此情況下,農林的自然環境已不適合居住,而往都市移動,因此產生了1700萬的「環境難民」(1993年),1996年已增加至2500萬人。但如果由「環境權」的角度出發,則「未能享有良好環境的基本生存權利」者則遠大於上述之2500萬,例如都市中受到各種污染影響的民眾,地點偏遠地區的原住民等皆屬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遇災難的。如:「難民」、「難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哀鴻遍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例]非洲連年鬧旱災,哀鴻遍野,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
嗟來之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代,齊國發生了大饑荒,有個叫黔敖的人,在路邊放置飲食接濟路過的難民。當有個人用袖子遮著臉,拖著疲憊的腳步,跌跌撞撞地走來時,黔敖便拿了食物和飲水喊他:「喂!來這裡吃東西!」那個人抬起臉瞪著黔敖說:「我就是不接受這樣無禮的施捨,才會餓到這種地步!」黔敖立刻為自己的態度道歉,但那個人卻不接受,仍堅持拒絕進食,後來終於餓死了。當時曾子聽了這件事後,不太以為然,他說:「用不著這樣吧!若招待的人真的很不禮貌,你可以拒絕,但人家都道了歉,就可以接受啊!」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嗟來之食」,用來比喻以不禮貌的態度招呼人來吃的食物,後則泛指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嗷嗷待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飢餓哀號,等待救濟。[例]在難民營裡,處處可見嗷嗷待哺的稚兒及一臉無奈又無助的母親。
骨瘦如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形銷骨立,瘦骨嶙峋反義:大腹便便,肥頭大耳,腦滿腸肥辨似: 柴,音ㄔㄞˊ。細瘦的樣子。不可寫作「材」。 「骨瘦如柴」及「形銷骨立」都有非常瘦弱的意思。 「骨瘦如柴」側重於身體消瘦;「形銷骨立」側重於精神憔悴。 骨瘦如柴 形銷骨立 辨似例句 ○ ㄨ 難民營裡的孩子個個營養不足,~,亟待各界伸出援手。 ㄨ ○ 自從失戀後,她鎮日以淚洗面,~,讓人心疼不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