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9.64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需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紅樓夢》第一三回:「需用過費,濫支冒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如:「用人」、「任用」、「運用」、「用兵」。
功能、效果。如:「功用」、「器用」、「作用」、「效用」。
吃、飲。如:「用飯」、「用菜」、「用茶」、「用湯」、「用餐」。
花費的錢財。如:「家用」、「零用」、「花用」、「用度」。
付出、施行。如:「用情」、「感情用事」、「用盡心機」。
需要。如:「你不用去!」、「這件事不用你插手!」
可供使用的、應用的。如:「用品」、「用具」、「用途」、「用處」。
用功:認真學習。如:「用功讀書」、「努力用功」。
用意:存心、意圖。如:「你的用意何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欲求。如:「需要」、「需求」、「需索」。
費用、給用。如:「軍需」、「不時之需」。
朝令夕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價賣出,沒存糧的只得用加倍的利息向人借貸,或者賣掉田地房屋,甚至賣掉自己親生的兒孫來還債。商人趁著需用很急的時候,將積存的貨物賣掉,獲得暴利。這種情形嚴重的影響到當時的農業生產。所以鼂錯向漢文帝上了一篇〈論貴粟疏〉,力陳農業是立國的根本,朝廷應當抬高糧食的價值,鼓勵人民從事耕種,並讓有錢的商人捐糧買爵。國家有了充足的存糧,賦稅就可減輕,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就會富強安樂。後來「朝令夕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政令、主張或意見反覆無常。出現「朝令夕改」的書證如《舊唐書.卷一一五.柳公綽列傳》:「長慶元年,罷使,復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時河朔復叛,朝廷用兵,補授行營諸將,朝令夕改,驛...
不時之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時的需用。《文明小史》第五一回:「饒鴻生卻毫不介意,趕著寫信到家裡匯出二萬銀子,以備路上不時之需。」也作「不時之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需用手推耕的犁。《韓非子.五蠹》:「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耕夫釋耒,桑婦下機。」
生態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多的時間評估環境,制定教學目標。2. 常須戶外教學,須行政及社區資源。3. 教師要有創造力。4. 需用較多的輔具。5. 因為主要透過觀察來獲得,易流於主觀,易產生信效度問題。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生態評量英文關鍵字: Ecological Assessment 參考資料: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65-66,華書局有限公司。
理想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主義教育哲學家賀恩的解釋,認為理想主義是主張宇宙是智力和意志的表現。世界的本體乃是心靈的性質、物質需用心理的方式來解釋。理想主義者對於形而上學雖然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至認為實體是非物質的,是由觀念、心靈、自我所構成。雖然理想主義者並不否認環繞我們世界的存在,例如:馬、星星,但是理想主義認為這些東西並不是實體,因為自然所有一切的東西,都依賴著宇宙心靈或神,就如柏拉圖所認為的,所有物質都是某種永恆的觀念或形象的不完善複製品。因此實體在終極上是可以與沒有意識的精神原則相一致。人性也是精神實體,心靈是比肉體更根本,肉體依附心靈,...
典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物品抵押,向人借貸金錢。《舊唐書.卷一四○.盧群傳》:「先寓居鄭州,典質良田數頃。」《浮生六記.卷三.坎坷記愁》:「余夫婦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質。」也作「典當」。
低能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智能不足的一種疾病。泛指智力發育過程中沒有達到正常水平,需以特殊方法教育的兒童。
2.譏諷人的能力不足,含貶義。如:「他的工作表現可圈可點;但在情感處理上,卻像個低能兒,屢屢犯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