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震波     
瀏覽人次:223 收藏人次:0
1.物體或聲源以高於音速運動時所產生的高壓脈衝。如飛機以超音速飛行時會產生極強烈的震波
震波     
瀏覽人次:735 收藏人次:0
  地震波係指在地球內部或沿地表傳播之振動波,當地震或爆炸發生時,其能量藉由介質之振動而往周圍傳播,隨距離之增加,其振幅逐漸減小,依其傳播方式主要可分為主波(primary wave)、次波(secondary wave)、雷里波(Rayleigh wave)及洛夫波(Love wave),前兩者存在於地球體內稱為體內波,後兩者僅存於地球表面附近,稱為表面波。主波簡稱為P波,介質之運動方向與波之傳播方向一致,造成介質之壓縮或拉伸,是為一種縱波,其在地殼岩石內之波傳速度約為5km/sec;次波簡稱S波,介質之運動方向與波之傳播方向相互垂直,造成介質受剪切作用,故亦稱為剪切波,在地殼岩石內之波傳速...因地震由震源引發之震波,依其傳播路徑可分為兩大類:(一)體波(body wave):可在地球內部傳播,依波動性質之不同分為P波(縱波)和S波(橫波)。(二)表面波(surface wave):沿地球表層或地球內部界面傳播,主要分為洛夫(Love)波、雷利(Rayleigh)波。
震波     
瀏覽人次:414 收藏人次:0
  正震波的產生是超音速氣流中的現象。由於相對於參考座標,正震波產生的位置可能不移動,也可能會以某速度運動,因此具有傳播性的效果,如同波的傳波一樣。所以在英文上有時習慣冠以wave。(參見 normal shock)。
震波測勘     
瀏覽人次:348 收藏人次:0
一種地球物理探勘方法。利用人工爆震所產生的震波,探測地下可能儲存油氣的地質構造或礦床,簡稱為「震測」。
震波-邊界層交互作用     
瀏覽人次:208 收藏人次:0
  黏性流體以超音速流經一物體,而在此流場中同時存在一震波與物體表面上的邊界層流發生交互作用。
  由於邊界層流的流速,從物體表面的零速度(無滑動條件)開始,很快增到邊界層外緣的超音速流動,因此在邊界層中必有一流速等於音速,如圖虛線所示。雖然震波後的高壓流動不能影響震波前面上游處的較低壓力流動,但卻可藉著邊界層內音速流以下的次、低音速流區,將高壓的訊息傳向上游的流動,使得震波上游處的壓力驟增,進而形成一斜震波而與流場中的震波作用,成為λ型震波(見圖1)。另請參見lambda shock。
  以上這些現象稱為震波與邊界層流的交互作用。如果流場中的震波強度不大,則交互作用不強...
震波     
瀏覽人次:177 收藏人次:0
  震波的產生是超音速流場中的物理現象(參見 moving shock及normal shock)。震波與氣流方向的夾角(≦90°),稱為震波角。如果震波角小於90°,則該震波稱為斜震波,如圖所示。在馬赫數大於 1 的超音速流,斜震波震波角介於90°和馬赫角(Mach angle)之間。震波角愈大,則斜震波的強度愈強。超音速流通過斜震波後,氣流會偏轉,偏轉後的氣流,可能仍是超音速、音速、或是次音速流,依斜震波的強弱而定。
離體震波,分離震波     
瀏覽人次:165 收藏人次:0
  當超音速氣流流經楔面體(wedge)或圓角錐(cone)時,則在楔面體或圓角錐的頂點產生依附震波(attached shock)。如果超音速氣流小於某一數值,或是楔面體或圓角錐的頂點角度(vertex angle)太大時,則所產生的斜震波或錐型震波將不再依附物體,而是形成離開物體前端的離體震波
  如超音速流體流經鈍頭體(blunt body)時,則必然產生離體震波。上述離體震波的形狀都呈彎曲形,稱為曲震波(curved shock)或弓形震波(bow shock)。
震波     
瀏覽人次:135 收藏人次:0
  在可壓縮的靜止流體中,若施加一微小的壓力擾動或壓力脈衝,則該壓力脈衝將以音速向施壓點的四周圍傳遞,但當流體的的體積有限,而瞬間之壓力變化(即壓力脈衝)很大時,如炸彈在水中爆炸,則擾動傳遞的速度將遠大於音速,此時擾動所經過之任何點的流體之壓力、密度、溫度、熵等均會突然地變得遠大於未受干擾部分的流體。換言之,整個流體的物理性質(如溫度、壓力等)在越過某一表面時會有不連續的現象發生。上述表面(可能是平面,亦可能是曲面)稱為壓縮波(compressive wave)或震波(shock wave)。因為流體可以分為氣體及液體,故上述震波在空氣中或水中均會發生,其中發生於水中者則稱為水震波
震波失速     
瀏覽人次:132 收藏人次:0
  於穿音速氣流飛行之機翼,由於其上翼面的震波強度過大導致其後之氣流從翼面上完全分離時,則由於上下翼面的壓力差急劇減小,而使升力快速減低引致機翼發生失速的現象,此現象稱之為震波失速。
依附震波     
瀏覽人次:128 收藏人次:0
  飛具在超音速飛行時,必會在飛具突出物的前端產生震波。假如震波依附在突出物的前端上,則稱之為依附震波
  依附震波的產生,與超音速氣流的馬赫數和突出物前端的楔形角(wedgeangle)有關。如超音速氣流的馬赫數太小,或突出物前端的楔形角太大,則震波將在突出物的上游(或前面)產生,稱之為分離震波(detached shock)。分離震波的形狀呈弓形,亦稱為弓形震波(bow shock)。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