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波 - 教育百科
播放
ˇ
部 + 5 畫 = 8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水面因震動所產生的起伏現象。如:「波浪」、「水波」、「波濤」、「平靜無波」。
  2. 物理學指由彈性體或流體振動所產生的現象,叫做波。如:「聲波」、「光波」、「音波」、「電波」。
  3.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
  4. 波及:影響。如:「波及無辜。」
  5. 量詞。用於計算接續情勢的單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波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水因湧流或風力振盪所產生的起伏現象。
    【例】水波、波浪
  2. 比喻目光。
    【例】眼波、秋波
  3. 物理學上指由彈性體振動所產生像波浪一樣起落的現象。
    【例】音波、電波
  4. 跑。
    【例】奔波
  5. 量詞。計算接續情勢的單位。
    【例】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水因湧流或風力振盪所產生的起伏現象。如:「水波」、「海波」。
2.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選.宋玉.神女賦》:「望余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
3.物理學上指由彈性體振動所產生像波浪一樣起落的現象。如:「音波」、「電波」。
4.永字八法之一。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王右軍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也稱為「捺」、「磔」。
5.量詞。計算接續情勢的單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6.姓。如漢代有波儁。
[動]
1.跑。如:「奔波」。明.李翊《俗呼小錄》卷一:「跑謂之波。」
2.逃。《法苑珠林.卷二六》引南齊.王琰《冥祥記》:「蘇峻之亂,都邑人士皆東西波遷。」《樂府詩集.卷二五.企喻歌辭.橫吹曲辭五.四曲之一》:「鷂子經天飛,群雀兩向波。」
[助]
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語助詞,置於句中或句末。同「吧」。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學士!我願為之,並不推辭,自有言語。」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ave
作者: 邵揮洲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波是指從介質中一點傳播到另一點,而介質無任何永久性位移的移動,是能量傳播的一種形式。最常見的波有機械波和電磁波,根據傳播方向與介質振動方向又可分為縱波(二者方向相同,如聲波)和橫波(二者互相垂直,如弦上的彈性波、電磁波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wave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指輻射能量的外觀。所有無線電、光線等均是具輻射能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水面起伏的部分。
    例如:海波浪 hái-pho-lōng(海浪)。
  2. [名] 物理學中彈性振動的起伏現象。
    例如:聲波 siann-pho。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