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4.04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靡有孑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無剩留。《詩經.大雅.雲漢》:「周餘黎民,靡有孑遺。」《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惠、懷之亂,京華蕩覆,渠閣文籍,靡有孑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倒下。如:「望風披靡」、「所向披靡」。
無、沒有。如:「靡不稱慶」、「靡日不思」。
奢侈。如:「奢靡」、「浮靡」、「靡麗」。
頽廢,衰弱不振。如:「委靡」、「靡靡之音」。
浪費。通「糜」。如:「靡費」。
腐化。通「糜」。如:「生活靡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丟失、漏掉。如:「遺漏」、「遺失」、「遺落」。
丟失的東西。如:「路不拾遺」。
留下。如:「遺留」、「遺臭萬年」、「不遺餘力」。
捨棄。如:「遺棄」、「遺世獨立」。
死者所留下的。如:「遺物」、「遺產」、「遺言」、「遺書」、「遺孤」。
古人所留下的。如:「遺風」、「遺蹟」。
贈送、給與。如:「贈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遺留、剩餘。《詩經.大雅.雲漢》:「周餘黎民,靡有孑遺。」
孑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殘留、獨存。《詩經.大雅.雲漢》:「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清史稿.卷一二○.食貨志一》:「四川經張獻忠之亂,孑遺者百無一二,耕種皆三江、湖廣流寓之人。」
兢兢業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經.皋陶謨》1>無教逸欲2>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3>萬幾4>。無曠5>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詩經.大雅.雲漢》。 (2) 逸欲:逸樂貪欲。 (3) 一日二日:日日之意。 (4) 萬幾:指國家元首所治理的政務繁多。幾,音ㄐ|。 (5) 曠:音ㄎㄨㄤˋ,空缺、荒廢。〔參考資料〕 《詩經.大雅.雲漢》旱既太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昊天上帝,則不我遺。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眾多的。如:「黎庶」。《詩經.大雅.雲漢》:「周餘黎民,靡有孑遺。」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又“及干令升史議,歷詆諸家而獨歸美《左傳》。-{雲}-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約,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遺。斯蓋立言之高標,著作之良模也。”劉知幾曾說:“自戰國以下,辭人屬文,皆偽立客主,假相酬答。”《史通》外篇《雜說》 劉知幾甚至說《史記》將寓言、神話、傳說當作史料,“至於屈原《離騷》辭,稱遇漁夫於江渚;宋玉《高唐賦》,雲夢神女於陽臺。夫言並文章,句結音韻。以茲敍事,足驗憑虛。而司馬遷、習鑿齒之徒,皆采為逸事,編諸史籍,疑誤後學,不其甚邪!”。周亮工在《尺牘新抄》中表示:“垓下是何等時?虞姬死而弟子散,匹馬逃生,身迷...
業業兢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兢兢業業」之典源,提供參考。 #《書經.皋陶謨》1>無教逸欲2>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3>萬幾4>。無曠5>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詩經.大雅.雲漢》。 (2) 逸欲:逸樂貪欲。 (3) 一日二日:日日之意。 (4) 萬幾:指國家元首所治理的政務繁多。幾,音ㄐ|。 (5) 曠:音ㄎㄨㄤˋ,空缺、荒廢。〔參考資料〕 《詩經.大雅.雲漢》旱既太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昊天上帝,則不我遺。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