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音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注音、解義。《北史.卷四二.列傳.劉芳》:「博聞強記,兼覽蒼雅,尤長音訓,辯析無疑。」《舊唐書.卷一八九.儒學列傳上.曹憲》:「太宗又嘗讀書有難字,字書所闕者,錄以問憲,憲皆為之音訓及引證明白,太宗甚奇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字的音讀。如:「字音」、「注音」、「音切」。《晉書.卷九一.儒林傳.徐邈傳》:「撰正五經音訓,學者宗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教誨。如:「教訓」、「訓示」、「訓誨」、「訓斥」、「訓勉」。
可遵循的言語。如:「古訓」、「庭訓」、「校訓」、「家訓」、「不足為訓」。
解釋文字的意義。如:「訓詁」。
王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楊炯《王勃集序》上也 說:「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參考資料:http://www.epochtimes.com/b5/3/1/27/c10202p.htm維基百科
正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矯正讀音的錯誤。[例]他為了從事播報新聞的工作,曾受了一年的正音訓練。
聲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聲音相近或相同的字解釋字義,求其語源。也稱為「音訓」。
金石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明朝徐獻忠撰,七卷。輯錄三代以來金石之文,商一卷、周一卷、秦一卷、漢五卷。然未能博徵金石,音訓異同,傳寫亦多舛誤,間有附論,亦皆以意推求,別無考證。
義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字義為主的訓解方式,即用當代通行的語詞解釋古語詞或方言詞的意義。有別於音訓及形訓。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