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響聲     
瀏覽人次:534 收藏人次:0
聲音。如:「別弄出任何響聲。」
穩態回響聲     
瀏覽人次:135 收藏人次:0
  又稱漫射聲,是穩態時房間內所有一次反射音和多次反射音相加的結果。回響聲對房間音質有重要貢獻,回響聲弱,衰變太快,會使音樂干擾,但語言清晰度較高。相反,回響聲強,衰變太慢,固然能使音樂豐滿動聽,但又使語言清晰度降低。在噪音控制中,常採用減弱回響聲以降低房間內的噪音。
    
瀏覽人次:16495 收藏人次:4547132
聲音。如:「音響」、「聲響」。
聲音大。如:「收音機聲音太響了,請關小一點兒。」
回應、反應。如:「響應」、「迴響」、「影響」。
發出聲音。如:「不聲不響」、「上課鐘響了,快進教室。」
形容有勢力、有信用、有影響力的。如:「他到那兒都叫得響。」
量詞。用於計算發聲的單位。如:「鐘敲了幾響?」、「外國元首來訪,鳴放禮炮二十一響。」
    
瀏覽人次:12756 收藏人次:7731605
因物體撞擊或摩擦所產生,能引起聽覺的音波。如:「笑聲」、「聲音」、「雷聲」、「風聲」、「聲浪」。
音樂。如:「聲光」、「聲樂」。
名譽。如:「美聲」、「名聲」、「聲譽」、「聲名大作」。
發出聲音。如:「不聲不響」。
宣布、張揚。如:「聲討」、「聲明」、「聲稱」、「聲述」。
音調。如:「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量詞。用於計算發聲次數的單位。如:「大叫一聲」、「三聲無奈」。
掩耳盜鈴     
瀏覽人次:31237 收藏人次:1755511
「掩耳盜鈴」之「鈴」,典源作「鍾」。「鍾」同「鐘」。春秋時,晉國的范吉射被智伯消滅後,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鐘,想把它偷走。可是這鐘實在是太大了,根本無法背走,於是就打算把鐘敲碎後再一塊一塊的拿走。可是一動手敲,鐘便發出洪亮的響聲。他怕這鐘聲會引來他人的搶奪,於是急忙將自己雙耳摀住,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早期文獻的「鈴」都是作「鐘」,例如北齊.劉晝...
瓦釜雷鳴     
瀏覽人次:21882 收藏人次:2405433
瓦釜雷鳴目錄1 釋義2 古例3 譯文4 今例5 近義6 反義 釋義瓦釜,泥製的鍋。瓦鍋發出雷鳴般的響聲。比喻小人得志,聲勢顯赫。 古例戰國楚屈原卜居:「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譯文將奏樂的黃鐘毀棄不用,卻將陶土製的瓦鍋敲出打雷一般的聲響。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
    
瀏覽人次:8230 收藏人次:2394888
1.一種金屬製的中空器具。內置鐵舌或鐵丸,搖動時因相互撞擊而發出清脆的響聲。如:「鈴鐺」、「手搖鈴」。
    
瀏覽人次:8132 收藏人次:1692296
2.噴氣發聲的發音器,其響聲尖銳。如:「警笛」、「汽笛」。
轟隆     
瀏覽人次:6606 收藏人次:1365265
擬聲詞:(1)形容雷聲。如:「天空烏雲密布,雷聲轟隆作響。」(2)形容爆炸聲。如:「轟隆一聲,炸開了一個山洞。」(3)形容機器所發出的巨大響聲。如:「工廠裡的機器正轟隆轟隆的運轉著。」
鈴鐺     
瀏覽人次:2934 收藏人次:0
用金屬所製成的球形或扁圓形發聲器。有一開口,內置金屬小球或小石,故搖動時會發出清脆的響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