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47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頂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錢承受他人的職業或財產。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胥吏》:「其四,京師權要之吏,頂首皆數千金,父傳之子,兄傳之弟。」也作「頂收」、「頂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最上面的部分。如:「頭頂」。
物體最上面的部分。如:「屋頂」、「樓頂」、「山頂」。
違逆、冒犯。如:「頂嘴」、「頂撞」。
代替、遞補。如:「頂替」、「頂名」、「頂缺」。
最、非常。如:「頂多」、「頂好」。
支持、支撐。如:「頂住門,別讓他進來。」、「這件事有我頂住,你不必害怕。」
等於、相當於。如:「他一個人可以頂兩個人用。」
以頭支承。如:「頂天立地」、「頭頂著草帽」。
財產的承受或出讓。如:「頂下一間店面」。
量詞。用於計算帽子、轎子等的單位。如:「一頂草帽」、「兩頂斗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腦袋。如:「頓首」、「叩首」、「昂首闊步」。
領頭的人物。如:「首領」、「元首」、「首腦」。
最高的、第一的。如:「首富」、「首席代表」。
最先的。如:「首創」、「起首」。
出面告發犯罪事實。如:「自首」。
部首:依照形體條件整理文字的一種綱領。如:「這個字的部首是什麼?」
量詞。用於計算詩、詞、歌曲等的單位。如:「兩首歌」、「一首小詩」、「唐詩三百首」。
五體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儀式,指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佛教徒沿用此禮以敬三寶。《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阿難聞已,重復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後比喻非常欽佩。《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我安龍媒對你這樣的天人,只有五體投地了。」《老殘遊記》第六回:「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五體投地。」
想入非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入非非」是從佛經中「非想非非想處」變化而來。「非想非非想處」指佛教禪修者修習至最高的境界。語本《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後來「想入非非」轉而用來形容脫離現實的想像或念頭。 △「胡思亂想」、「異想天開」
現身說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佛、菩薩顯現種種化身,向眾生宣說佛法。#語本《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後用「現身說法」比喻以親身經歷為例證,來說明道理或勸導別人。
圓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沒有矛盾、障礙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業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稱地獄中燒煮地獄眾生的火。由於這些火都是地獄眾生的惡業所招引的,故稱為「業火」。《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阿難!是人皆以純情墜落,業火燒乾,上出為鬼。」
解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滅貪、瞋、痴等一切煩惱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亦稱「涅槃」。
龜毛兔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龜沒有毛,兔沒有角。僅有其名而無其實。佛典常用以譬喻空理。《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於龜毛兔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