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41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須彌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須彌,胡語音譯,意譯妙高。古印度宇宙觀中,此山位居世界中央。山由東面白銀,北面黃金,南面吠琉璃,西面頗胝迦四寶構成。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山頂為帝釋天居所。周圍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鐵圍山所圍繞的鹹海,鹹海之外為四大部洲,是佛教繪畫中常見的題材。也譯作「修迷樓」、「須彌樓」、「蘇迷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填補。如:「彌補」、「彌封」。
更加。如:「日久彌新」、「仰之彌高」。
遍、滿。如:「彌月」、「煙霧彌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當、必定。如:「必須」、「務須」、「仍須努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地高起的部分。如:「高山」、「青山」、「山峰」、「山丘」、「山岳」、「山脈」。
不可思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諸佛與菩薩中,有一種解脫法門叫做『不可思議』,在此境界者,無須將任何事物放大或縮小,便可使高大的須彌山容納於小小的芥子中。」所以能如此,乃因一切法空,所有現象本無實體,為虛幻之存在,須彌山的大並非真有,芥子的小亦為虛幻,是以芥子能容須彌山,一切眾法絕不相礙。維摩詰居士透過屋納寶座這樣神奇的演示,揭示了修行的途徑,也就是必須直觀一切法的真相,才能證悟真理。而此境地是神妙不可言喻的,也就是不思議解脫法門。後來「不可思議」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出乎常情,令人無法想像,難以理解。
大千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佛經裡記載一種「三千大千世界」的宇宙觀,「三千世界」為一佛教化的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四大洲圍繞著它,成為一個小世界。千個小世界則為「小千世界」、千個小千世界為「二千中世界」、千個二千中世界即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為小世界的百億倍,是一個無窮盡的世界。「大千世界」冠上「三千」的原因是,它由「小千」、「中千」、「大千」三種「千」而成。後來簡稱為「大千世界」,用來比喻廣闊無邊、千奇百怪的世界。
移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移動山岳,倒翻海水。《西遊記》第三三回:「就使一個移山倒海的法術,就在行者背上捻訣,念動真言,把一座須彌山遣在空中,劈頭來壓行者。」
一無所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敦煌變文《山遠公話》(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引)相公問:「十類者何?」善慶曰:「第一、有形者,見泥龕塑像,便即虛心禮拜,直云佛如須彌山,見形發心,此即名為有形。第二、是無形者,不立性處不見性,如水中之月1>,空裡之風2>,萬法皆無,一無所有,此即名為無形。……」 〔注解〕 (1) 水中之月:映在水中的月亮,並非實體,故用來比喻事物難以捉摸。 (2) 空裡之風:憑空生起的風,無中生有,比喻萬有生於虛無。
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1)古印度人的宇宙觀,指以須彌山為中心,同一個日、月所照的四天下為一世界。《大正藏.般若部.後秦.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一○.法稱品》:「世尊!般若波羅蜜為大利益如是,於三千大千世界中能作佛事。」(2)指一尊佛所教化的國土。清.錢謙益〈募修開元寺萬佛閣疏文〉:「華嚴世界,湧現於閻浮提,何其盛也。」
閻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閻浮洲的略稱。為梵語jambu的音譯。佛教宇宙觀中,以日月照臨的範圍為一個世界。它以須彌山為中心,山外是大海,四邊有四大洲。閻浮洲位在南方。在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中,閻浮洲指人所住之世界。《西遊記》第一回:「他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須索向閻浮世界中去走一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