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類比論證     
瀏覽人次:3598 收藏人次:0
  類比論證由兩個或多個事項之間的比較開始,如甲事項和乙事項相比,由於甲和乙之間已具有相類似的特質A、B和C,因此就以此為基礎,推論甲和乙必然也具有類似的特質D,雖然甲和乙之間究竟是否有特質D尚待觀察和證實。
  類比論證的特點是其結論永遠不是決定性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和證實,因為縱使甲和乙之間有許多相同的特質A、B和C,但不表示兩者必然同時具有相同的特質D。類比論證也有其限制,因為兩相比較的事項終究不是同一事項,兩者相類似的性質必然會有窮盡之時,故依兩者已知的相同特質來推斷兩者有未經證實的相同特質終有很高的臆測性。
  類比論證常出現在神學的討論中,如將鐘錶和人的眼睛相比...
    
瀏覽人次:45450 收藏人次:6077096
較量。如:「比較」、「比賽」、「比武」、「無與倫比」。
數學上指同類的兩數相除。如:「三比二」。
作譬喻。如:「比方」、「比喻」、「比如」。
摹擬。如:「比畫」。
表示比賽得分的對比。如:「這場球賽的結果為3比1。」
並、靠。如:「肩比肩」。
接連的。如:「天涯若比鄰」。
依附。如:「朋比為奸」。
近來、最近。如:「比來」、「比年」。
屢屢、常常。如:「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27294 收藏人次:4399938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13306 收藏人次:3823297
相似。如:「類似」、「相類」。
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如:「人類」、「種類」、「類別」、「分門別類」、「物以類聚」。
大概、大抵。如:「大類」、「類皆如此」。
量詞。用於計算事物類別的單位。如:「兩類情況」、「三類貨物」。
    
瀏覽人次:9136 收藏人次:2851297
斷定事實。如:「證明」、「證實」、「推證」、「論證」。
憑據。如:「人證」、「證據」、「停車證」、「借書證」、「足以為證」。
論證     
瀏覽人次:5679 收藏人次:0
1.在理則學上指前提推論出結論的過程。一個論證必含有前提與結論。
2.舉出實例以證明所論述事理的是非曲直。如:「他以史實論證暴政必亡的真理。」
3.立論的根據。如:「這篇文章的論證,十分牽強。」
類比     
瀏覽人次:3811 收藏人次:0
1.將類似的經驗,與新知的事物相比,從其相同或相似之處中,求得了解的推論方法。
2.指可隨時間連續變化的量,亦即任何時間它的量是連續的。自然界大部分現象的變化,如光影的明暗、人說話音量的大小都是類比。相對於數位而言。
比論     
瀏覽人次:238 收藏人次:0
用比較淺顯、具體的方式,說明難以了解的概念。例:同人溝通輒用比論个話來講,較容易了解。(與人溝通常用比喻的方式說明,會比較容易了解。)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