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3.00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顧憲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顧憲成(1550~1612)字叔時,號涇陽。初從張原洛(張淇)讀書,後原洛告之曰:「舉子業不足以竟子之學,盍問道於方山薛先生乎!」方山見之大喜,授以〔考亭淵源錄〕,並告之曰:「洙泗以下,姚江以上,萃於是矣。」萬曆四年(1576)舉鄉試第一;萬曆八年登進士第,授戶部廣東司主事,與魏懋權(允中)、劉國徵(廷蘭)合稱三元。上書言時政得失,無所隱蔽。萬曆十五年上疏分別君子小人,刺及執政(張居正),被貶為湖廣桂陽州判官。柳子厚、蘇子瞻、莊定山均曾先後謫桂陽,涇陽以此為前賢過化之地,扁所居曰愧軒。萬曆十六年移居處州;明年丁憂,十九年補泉州;二十年擢吏部考功司主事。後以在立皇太子和會推閣臣問題上,與神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頭看。泛指看、望。如:「回顧」、「環顧」、「左顧右盼」、「瞻前顧後」。
拜訪、探望。如:「三顧茅廬」。
買賣交易或服務業稱服務對象的到來。如:「光顧」、「惠顧」。
購物的客人。如:「顧客」、「主顧」。
關注、照料。如:「顧念」、「照顧」、「顧全大局」。
考慮。如:「顧慮」、「顧忌」、「顧此失彼」、「奮不顧身」。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達到預定目標。與「敗」相對。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變為。如:「點石成金」、「他成了大忙人。」、「鐵杵磨成繡花針。」
指人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階段。如:「成熟」、「成人」、「成蟲」。
可以。如:「這樣子做也成。」、「我不會同意你去做這事,不成就是不成。」
既有的、既定的。如:「成規」、「成見」「成語」、「一成不變」。
整個、全部的。如:「成天」、「成年累月」。
促成。如:「成全」、「玉成」、「君子有成人之美」。
達到。如:「成千上萬」、「成雙成對」。
構成整體的。如:「成分」、「成員」。
成果。如:「坐享其成」、「守成不易」。
已做好的。如:「成品」、「成衣」、「成藥」。
量詞。用於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如:「有八成希望。」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規。如:「憲令」、「憲章」。
憲法:規定國家體制、政府組織、人民權利義務等的基本法。
憲法的簡稱。如:「立憲」、「行憲」。
憲兵:國軍兵科之一。主掌軍事警察,並依法執行司法警察任務。以保衛領袖安全,維護軍隊安全,確保國家安全為使命。
眾矢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眾人射箭的靶子。比喻眾人一致攻擊的目標。※語或本《明史.卷二三一.顧憲成等傳》。
高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顧憲成〈遼陽稿序〉:「吾邑黃斗南先生,高風亮節,海內傳誦,而獨怪其文辭不少概見。」
對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韻。」 長偶對凡在語文中,奇數句與奇數句相對,偶數句與偶數句相對。叫做長偶對,又稱長對。如:1.明‧顧憲成<無錫東林書院楹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2.梁實秋<客>:「茶,泡茶,泡好茶;坐,請坐,請上坐。」 参考資料(註一)張春榮著:《修辭行旅》,台北:東大圖書,1996年1月初版。頁149-222。(註二)蔡宗陽著:《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5月初版。頁176-187。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對偶英文關鍵字:antithesis
東林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簡介2 東林黨3 過程4 結果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簡介東林黨爭是指明末東林黨與閹黨以及其他派別之間的鬥爭。東林黨是明末以江南士人為主的政治集團。在東林黨之外,還有浙黨、齊黨、楚黨、昆黨、宣黨等,東林黨爭幾乎是東林黨與全國朋黨集團之爭。 東林黨東林黨最早的領袖和東林書院有密切的關係。顧憲成因為朝廷的爭議,在萬曆中葉忤逆的皇帝的旨意而被削籍為民,乃在江蘇無錫重建東林書院。萬曆三十二年(一六零四)書院落成,顧憲成與高攀龍等人講學其中。他們有感...
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每一件事。[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顧憲成〈東林書院門前對聯〉)
叢矢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股潮流。自此,無論是在朝官吏或是地方士紳、長老,紛紛開始聯合講會,成立書院,相互應和。萬曆年間,由顧憲成等人重新修建的東林書院,名號尤其響亮。他們時常譏諷朝政,評論人物,士大夫相繼依附,於是和東林書院有關的人都被稱為「東林黨」。但也因為名氣太大遭到毀謗,氣焰太盛招致各方的責難,批評的輿論接連而來,加上幾次的政治鬥爭都和東林書院的人有關,使得眾人攻擊的目標,都指向在東林書院講學的顧憲成等人。後來「眾矢之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人一致攻擊的目標。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