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3.6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的聲響。宋.蘇軾〈金山寺與栁子玉飲大醉卧寶覺禪榻夜分方醒書其壁〉詩:「醒時江月墮,摵摵風響變。」《封神演義》第二二回:「霎時風響來天地,頃刻雷鳴遍宇中。」
2.響亮的名聲。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中:「太宗同高祖取天下,風響氣燄豈建成、元吉所可當。諸將勇武,皆樂為用。」
3.有聲有色。《醒世姻緣傳》第八一回:「怎麼幹不的,就請童奶奶做幕賓,情管做的風響。」
風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到風聲,就開始附和、跟隨。如:「保護動物團體提倡認養流浪狗運動,社會各界聞風響應。」
風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仰慕對方而響應對方的提議、行動。《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翹足引領,望風響應。」《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馥在坐上,謂見圖構,無何起至溷自殺」句下裴松之注引《英雄記》:「公孫瓚擊青州黃巾賊,大破之,還屯廣宗,改易守令,冀州長吏無不望風響應,開門受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空氣流動所產生的現象。如:「春風」、「北風」、「颱風」。
景象。如:「風光」、「風景」。
習氣、習俗。如:「校風」、「風氣」、「移風易俗」、「傷風敗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消息。如:「風聲」、「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逃」。
傳聞的。如:「風聞」、「風評」、「風傳」。
氣韻、儀態。如:「作風」、「風度」、「風格」、「風韻」。
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如:「風溼」、「風寒」。
名譽。如:「家風」、「門風」。
借風力的吹拂使東西乾燥或潔淨。如:「風乾」、「風雞」、「晒乾風淨」。
詩經體裁之一。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吹。如:「春風風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出聲音。如:「不聲不響」。《文選.陸機.赴洛道中作詩》:「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南朝梁.吳均〈與顧章書〉:「蟬吟鶴唳,水響猿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聳的。如:「嵩高」。《文選.陸機.赴洛道中作詩》:「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
約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約、大概。如:「這次的會議,約莫有五十人會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五:「約莫風響處,有一物行走甚快,將到近邊,子細看去,卻是一個猛虎。」也作「約摸」、「約末」。
翹足引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抬起腳,伸長脖子遠望。形容盼望殷切。《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翹足引領,望風響應。」也作「翹首企足」、「翹首引領」。
木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佛教法器。相傳魚晝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魚形,擊之以警戒僧眾應晝夜思道。形制有二:一為挺直魚形,用來粥飯或集眾、警眾,懸掛在寺院走廊上。一為圓狀魚形,誦經時所用,放在案上。明、清以來,民間音樂和潮劇、粵劇中常用到木魚。使木魚除法器外兼具樂器功能。唐.司空圖〈上陌梯寺懷舊僧〉詩:「松日明金像,山風響木魚。」《水滸傳》第四五回:「若怕五更睡著了,不知省覺,卻那裡尋得一個報曉的頭陀,買他來後門頭大敲木魚,高聲叫佛,便好出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跌。《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將這孩兒要頓放烏鳶巢內,便是攧下來,他怎生更活!」《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正看裡,被康、張二聖用手打推攧將下峭壁巖崖裡去。」
2.頓足、跺腳。《董西廂》卷六:「君瑞攀鞍空自攧,道得個冤家寧耐些。」元.關漢卿〈侍香金童.春閨院宇套.么〉:「鳳幃冷落,鴛衾虛設。玉筍頻搓,繡鞋重攧。」
3.投、擲。《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知遠又將這錢去入頭共賭,不數攧又被那六個秀才贏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