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飄渺     
瀏覽人次:5291 收藏人次:281210
又高又遠、若隱若現的樣子。也作「縹緲」。
    
瀏覽人次:16585 收藏人次:4407263
隨風吹動。如:「飄揚」、「飄動」。
隨風吹送。如:「飄香」。
飄零:A>木葉零落貌。如:「落葉飄零」。B>比喻身世不幸。如:「人生飄零」。
飄飄:A>風吹動的樣子。如:「旗正飄飄」。B>輕舉飛揚。如:「飄飄欲仙」、「仙樂飄飄」。
    
瀏覽人次:14688 收藏人次:2735255
水勢遼闊、廣大的樣子。如:「渺茫」、「渺遠」、「煙波浩渺」。
微小。如:「渺小」、「微渺」。
虛無縹緲     
瀏覽人次:17502 收藏人次:966966
形容虛幻渺茫,不可捉摸。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紅樓夢》第一一三回:「想到莊子上的話,虛無縹緲,人生在世難免風流雲散,不禁的大哭起來。」也作「虛無飄渺」、「虛無縹渺」。
縹緲     
瀏覽人次:15133 收藏人次:431596
1.高遠隱忽而不明。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縹緲層臺,勢凌空列星堪摘。」也作「漂渺」、「飄眇」、「飄渺」、「飄緲」、「瞟眇」、「縹眇」、「縹渺」。
海闊天空     
瀏覽人次:12430 收藏人次:1420654
魏晉南北朝時,戰禍頻仍,人民生活朝不保夕,因此玄學盛行,崇尚出世無為的道家思想,以及神仙方術之說。在詩壇上則是盛行遊仙詩,許多知名的文人都曾經創作,如曹植、阮籍、郭璞等。這些遊仙詩或逃避現實,崇尚神仙,或藉著神仙之說以抒發自身不得志之鬱憤,對於神仙的居處和生活情態,均描寫得十分鮮活生動。在〈道士步虛詞〉一○首之中,庾信以「海闊」形容海上飄渺的仙山,用「天高」描寫懸於崑崙之巔的玄圃,景象十分高遠遼闊,亦象徵了神仙生活的自由自在、毫無拘束。後來「海闊天空」這句成語也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心胸開闊、心情開朗,或形容無拘無束,漫無邊際的樣子。
空中樓閣     
瀏覽人次:8806 收藏人次:912140
1.空中所見的樓臺觀閣。比喻脫離現實的幻想,不能實現,沒有意義。《孽海花》第二一回:「但在下這部孽海花,卻不同別的小說,空中樓閣,可以隨意起滅。」
2.比喻高明通達者。《二程遺書》卷七:「邵堯夫猶空中樓閣。」元.侯克中〈邵子無名公傳〉詩:「醉裡乾坤元廣大,空中樓閣更高明。」
烏托邦主義     
瀏覽人次:2095 收藏人次:0
烏托邦主義(Utopianism)烏托邦主義(Utopianism)作為社會主義的一種,而烏托邦(Utopia)一詞源於希臘文”outopia”,其意指虛無飄渺之地,或”eutopia”,意指完善之地。而烏托邦的觀念依據思想家的不同而有各式型態,然大抵假設人類自我發展具有無限潛力的假定之上,以消除欲求、化解衝突以及避免暴力及壓迫作為其特色。(註1)烏托邦主義作為一政治理想化之型態,試圖藉由將若干可欲的價值和實踐呈現於一理想的國家或社會,雖然無法將其形態完美的付諸實現,但藉由建構一理想、完美的狀態,批評現行之秩序,如共產主...
天空地闊     
瀏覽人次:489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海闊天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魏晉南北朝時,戰禍頻仍,人民生活朝不保夕,因此玄學盛行,崇尚出世無為的道家思想,以及神仙方術之說。在詩壇上則是盛行遊仙詩,許多知名的文人都曾經創作,如曹植、阮籍、郭璞等。這些遊仙詩或逃避現實,崇尚神仙,或藉著神仙之說以抒發自身不得志之鬱憤,對於神仙的居處和生活情態,均描寫得十分鮮活生動。在〈道士步虛詞〉一○首之中,庾信以「海闊」形容海上飄渺的仙山,用「天高」描寫懸於崑崙之巔的玄圃,景象十分高遠遼闊,亦象徵了神仙生活的自由自在、毫無拘束。後來「海闊天空」這句成語也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心胸開闊、心情開朗,或形容無拘無束,漫無邊際的樣子。
天空海闊     
瀏覽人次:449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海闊天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魏晉南北朝時,戰禍頻仍,人民生活朝不保夕,因此玄學盛行,崇尚出世無為的道家思想,以及神仙方術之說。在詩壇上則是盛行遊仙詩,許多知名的文人都曾經創作,如曹植、阮籍、郭璞等。這些遊仙詩或逃避現實,崇尚神仙,或藉著神仙之說以抒發自身不得志之鬱憤,對於神仙的居處和生活情態,均描寫得十分鮮活生動。在〈道士步虛詞〉一○首之中,庾信以「海闊」形容海上飄渺的仙山,用「天高」描寫懸於崑崙之巔的玄圃,景象十分高遠遼闊,亦象徵了神仙生活的自由自在、毫無拘束。後來「海闊天空」這句成語也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心胸開闊、心情開朗,或形容無拘無束,漫無邊際的樣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