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43.3654 ms
共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飢餓、口渴。《左傳.昭公四年》:「杜洩見,告之飢渴,授之戈。」《漢書.卷四九.爰盎傳》:「會天寒,士卒飢渴。」
2.比喻殷切的期望。《文選.應瑒.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凡百敬爾位,以副飢渴懷。」
|
飢渴交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又餓又渴。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一夕,飢渴交迫,遙望一燈熒然,試叩門。」也作「飢渴交攻」。
|
飢渴交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又餓又渴。宋.洪邁《夷堅丁志.卷八.華陽洞門》:「右邊石池,荷花方爛熳,雖飢渴交攻,而花與水皆不可及。」也作「飢渴交迫」。
|
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餓。《說文解字.食部》:「飢,餓也。」如:「飢餓」、「飢渴」、「飢腸轆轆」。唐.孟郊〈蚊〉詩:「五月中夜息,飢蚊尚營營。」
|
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爬行綱龜鱉目龜科。身體橢圓而扁,腹、背皆有硬殼。頭似蛇,四肢短,頭、尾和腳都可縮入甲殼內。行動遲緩,性耐飢渴,壽命長達百年之上。其肉可食,殼可入藥。古時常灼龜甲以占卜,故稱為「靈物」。
|
飲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上的詔書有所疑慮,也會採用一種穩當的方式來解決,怎麼可能冒著死罪私下更改詔書?這樣的行為好比是一個飢渴的人,吃有毒的附子來止飢,喝毒酒來止渴,食物還沒進到肚子裡人就死了,所以不可能有人這樣做啊!」大將軍梁商看了以後便上書為宋光脫罪,霍諝也因此而顯露名聲。後來「飲鴆止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只求解決眼前困難,而不顧將來更大的禍患。
|
以逸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心,方寸不亂,來對付敵軍的喧鬧囂雜,這是「治心」。就近等待遠來之敵,以安逸等待疲憊之軍,以飽食等待飢渴之眾,這是「治力」。「以逸待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而出,說明用兵者養精蓄銳,等待疲憊的敵人,而予以痛擊則可勝。
|
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嚼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唼喋菁藻,咀嚼菱藕。」唐.柳宗元〈貞符詩.序〉:「飢渴牝牡之欲敺其內,於是乃知噬禽獸,咀果穀。」
|
徘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來回走動。《聊齋志異.卷二.嬰寧》:「坐臥徘徊,自朝至於日昃,盈盈望斷,並忘飢渴。」《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望見那晚煙漸散,水光裡月色漸明,徘徊了一會兒,復身上船來安歇。」也作「裴回」。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