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飢色     
瀏覽人次:301 收藏人次:0
飢餓的臉色。《孟子.滕文公下》:「民有飢色,野有餓莩。」《三國演義》第一四回:「今東都大荒,官僚軍民,皆有飢色。」
千里饋糧,士有飢色     
瀏覽人次:386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遠處的糧食無法解除近飢。《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朗傳》:「『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此謂平塗之行軍者也。」
    
瀏覽人次:17919 收藏人次:6578932
顏色。如:「色彩」、「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鮮豔」。
表情、神情。如:「面色」、「不動聲色」、「和顏悅色」、「面不改色」、「察言觀色」。
指女子美貌。如:「美色」、「色藝」、「好色」。
性慾、情慾。如:「色情」。
品質、成分。多指金銀而言。如:「足色」、「成色」。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種類、式樣。如:「貨色齊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外在形相。如:「色空」。
    
瀏覽人次:6828 收藏人次:889870
餓。如:「飢餓」、「飢渴」、「飢不擇食」、「飢寒交迫」、「飢腸轆轆」。
始作俑者     
瀏覽人次:29631 收藏人次:2023192
孟子向梁惠王談為政之道時曾引用孔子的這句話,他說:「大王您自己廚房裡有肥肉,馬廄裡有肥馬,人民卻面有飢色,餓倒路旁,這跟帶領野獸吃人有何不同?野獸相食,人民尚且覺得厭惡,為民父母者卻率獸食人,這樣如何為民父母呢?對於以俑陪葬這樣的行為,孔子都因俑太過於像人而加以嚴厲指責,更何況您是真讓人民活活餓死啊!」在此,「始作俑者」仍是指最初那個發明以俑陪葬的人,後來「始作俑者 」則被用來比喻首創惡例的人。如清人張潮《虞初新志.卷一.姜貞毅先生傳》引魏禧語:「北鎮撫司獄廷杖、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勝道哉!」意思是說,「廷杖」、「立枷」這樣的刑罰,即使是秦代都沒有,發明這種殘忍刑罰的人,真是...
    
瀏覽人次:28940 收藏人次:10359312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銳不可當     
瀏覽人次:6928 收藏人次:434509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廣武君李左車1>說成安君2>曰:「聞漢將韓信3>涉西河4>,虜魏王5>,禽6>夏說7>,新喋血8>閼與,今乃輔以張耳9>,議欲下趙10>,此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餽糧,士有飢色11>,樵蘇後爨,師不宿飽12>。今井陘13>之道,車不得方軌14>,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願足下15>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閒道16>絕其輜重17>;足下深溝高壘18>,堅營勿與戰。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願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
率獸食人     
瀏覽人次:4244 收藏人次:156772
帶領野獸吃人。語本《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後比喻虐政害民。
    
瀏覽人次:3077 收藏人次:273871
餓死的人。通「殍」。《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飢色,野有餓莩。」
餓莩     
瀏覽人次:3001 收藏人次:714404
餓死的人。《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飢色,野有餓莩。」也作「餓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