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4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來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東南亞地區的民族。包括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東印度尼西亞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等地區。從事水稻、橡膠的種植,部分從事漁業。受印度文化影響最大,今婚姻、繼承多依回教律法。
馬來人(Malaysia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去」相反。如:「來人」、「往來」、「來日方長」、「來來去去」。
表有餘或不足,常用於量詞或數詞之間。如:「十來歲」、「三十來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能載重行遠,並善於奔馳。如:「馬匹」、「駿馬」。
馬上:立刻。如:「政府為了便民,特地成立馬上辦中心。」
兵馬:泛指兵力。如:「我方的兵馬是敵方的一倍。」
人馬:多指人員。如:「登山隊的人馬剛從這兒經過。」
馬虎:隨便、不嚴謹。如:「為人處事,不可馬虎。」
來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來使。南朝宋.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來人忘新術,去子惑故蹊。」《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悔生連忙收下,代寫收條,付與來人去了。」
2.後人。漢.揚雄〈劇秦美新〉:「宜命賢哲作帝典一篇,舊三為一,襲以示來人,摛之罔極。」
馬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半島名。參見「馬來半島」條。
2.群島名。參見「馬來群島」條。
崑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代泛指中南半島南部及南洋群島一帶的居民。為現今的馬來人種。見《舊唐書.卷一九七.南蠻西南蠻傳.林邑傳》。
大和民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亞民族之一。即日本人,主要分布在日本。由通古斯人、馬來人、漢人和朝鮮人等長期融合而成。西元前二世紀始受中國文化影響,後建立大和國,遂有大和民族之稱。歷經大化革新、明治維新,融合東西方文化,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操日語,屬阿爾泰語系,文字以漢字和假名混合使用,後又大量引進西方外來語。信仰佛教和神道教,民族服裝為和服。
馬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馬來人。相傳為馬援南征將士的後裔。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四.境異》:「馬伏波有餘兵十家不返,居壽洽縣,自相婚姻,有二百戶,以其流寓,號馬留。」也作「馬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