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骨骸     
瀏覽人次:1212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死後所留下來的骸骨,為比較文雅的說法。例:頭擺路項無人收承个骨骸,好心人會摎佢撿共下,這下人講該就係有應公。(以前路旁無主的骨骸,好心人會將他放一起,現代人說那就是有應公。)
    
瀏覽人次:15939 收藏人次:4229135
動物體內支撐其身體的支架總稱或其單獨部位。如:「骨骼」、「骨盤」、「脊椎骨」。
支持物體的架子。如:「傘骨」、「鋼骨」、「龍骨」、「扇骨」。
氣概、風度。如:「風骨」、「傲骨」。
骨肉:比喻血統關係最接近的人,像父子、兄弟等。如:「骨肉團圓」。
骨頭:比喻人的個性。如:「他是個硬骨頭,欺辱不得的。」
骨碌:滾轉的樣子。如:「電話鈴響,他一骨碌從床上坐了起來。」
    
瀏覽人次:9320 收藏人次:459648
1.骨的通稱。[例]骨骸
大眾爺     
瀏覽人次:2875 收藏人次:0
戎或械鬥的亡魂。演變至今,與大眾廟性質相同的小廟,包括有應公、百姓公、金斗公、萬善祠等,都是收集無主骨骸的廟。其實大眾爺是臺灣民間想像出來的陰神,具有支配其他鬼魂、守護地方的神力,因此常被比喻為「陰間的警察局」,因此若有棘手難辦的案子,也會尋求大眾爺幫助。大眾爺是臺灣特殊的民間信仰,深入民間、隨處可見,也為臺灣早期分類械鬥、族群遷徙的歷史留下見證。(註1,2) 臺灣較有名的大眾爺廟 新莊大眾爺廟清道光21年(1841)臺北盆地發生閩粵械鬥,這次械鬥中陣亡的孤魂,全部奉祀於此。最初僅奉祀文武大眾爺,後來才供奉地藏王,農曆5...
析骸以爨     
瀏覽人次:1917 收藏人次:0
分解人的骨骸來燒火作飯。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後用以形容戰亂或災荒時因糧盡援絕的悲慘困境。《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下.李華傳》:「巡握節而死,非虧教也;析骸以爨,非本情也。」也作「析骨而炊」、「析骨以爨」。
殘骸     
瀏覽人次:1814 收藏人次:0
1.人或動物殘存的骨骸。宋.蘇軾〈到常州謝表〉二首之一:「已分沒身,寄殘骸於魑魅;敢期擇地,收暮景於桑榆。」
屍骨無存     
瀏覽人次:869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死後,連骨骸都找不到。常用以形容死狀極慘。如:「這次空難,所有人員屍骨無存,家屬莫不悲痛萬分。」
屍骸     
瀏覽人次:657 收藏人次:120685
人或動物死後所留下來的骨骸。《三國演義》第三○回:「我軍亡在旦夕,我屍骸不知落何處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昨夜在後園中遊賞,被虎撲了去,至今沒尋屍骸處。」
伍員鞭屍     
瀏覽人次:476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楚國大臣伍員為報楚平王殺其父兄的仇恨,引吳兵伐楚,時平王已死,員乃掘其骨骸,鞭屍洩恨。見《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傳》。
遺物     
瀏覽人次:442 收藏人次:119182
前人所遺留下來的東西、器物。可供考古學家研究,一為文化遺物,如器物、建築等;一為自然遺物,如花粉、骨骸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