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337 ms
共 2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脛骨、小腿骨。《說文解字.骨部》:「骸,脛骨也。」清.段玉裁.注:「膝解為骸關,俠膝之骨為連胲。然則正謂脛骨為骸矣。」
2.骨的通稱。《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漢.何休.解詁:「骸,人骨也。」唐.李白〈南奔書懷〉詩:「舟中指可掬,城上骸爭爨。」
3.身體、軀體。如:「形骸」、「屍骸」、「遺骸」。《呂氏春秋.孟春紀.重己》:「其為輿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列子.黃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髮含齒,倚而趣者,謂之人。」
|
放浪形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縱情放任,沒有約束。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元.宮大用《七里灘》第四折:「疑猜我在釣魚灘醉倒來回來,俺出家兒散誕心腸,放浪形骸。」
|
遺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者的骸骨。《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劉安住氣倒在地多時,漸漸甦醒轉來,對著父母的遺骸,放聲大哭。」
|
骸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骨的通稱,一般指屍骨。《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我本是湖廣人,而今把先君骸骨背到故鄉去歸葬。」
2.形骸、軀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天下大事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
|
乞骸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大臣辭職,言使骸骨得歸葬鄉土。《漢書.卷七一.疏廣傳》:「滿三月賜告,廣遂稱篤,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篤老,皆許之。」《晏子春秋.外篇.重而異者》:「臣愚不能復治東阿,願乞骸骨,避賢者之路。」也稱為「乞骸」、「乞身」。
|
形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僕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儒林外史》第三○回:「這事要相遇于心腹之間,相感於形骸之外,方是天下第一等人。」
|
骨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死後所留下來的骸骨,為比較文雅的說法。例:頭擺路項無人收承个骨骸,好心人會摎佢撿共下,這下人講該就係有應公。(以前路旁無主的骨骸,好心人會將他放一起,現代人說那就是有應公。)
|
土木形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泥塑木雕等缺乏靈性的人物。語本《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今旦代從外來,見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形容人不加修飾的面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晉書.卷四九.嵇康傳》:「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鳳之姿,天質自然。」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