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戲曲腔調。有鼓板而無弦索,唱至結尾處,由打鼓板者合唱,稱為幫腔,其音調高亢,唱法、伴奏樂器和弋陽腔相同。分別有湘劇高腔、川劇高腔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直立時上下的長度。如:「高度」、「身高」。
高的地方。如:「登高望遠」、「居高臨下」。
與「低」相對:A>上下距離或離地面遠的。如:「高空」、「高山」、「高樓大廈」、「一山還比一山高」。B>超越一般水準或平均程度的。如:「高級」、「高價」、「高興」、「高速」、「眼高手低」。C>等級在上的。如:「高年級」、「高級中學」。D>聲音激昂的。如:「高歌」、「高聲」。
指年紀大或歲數高的。如:「高齡」、「年高德劭」、「年事已高」。
敬稱他人的事物。如:「高見」、「高足」。
部首。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體內中空的部分。如:「體腔」、「口腔」、「胸腔」、「鼻腔」。
曲調。如:「崑腔」、「荒腔走板」。
口音、說話的聲調和語氣。如:「腔調」、「廣東腔」、「裝腔作勢」。
話。如:「幫腔」、「搭腔」、「答腔」、「開黃腔」。
婺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中國大陸浙江金華、麗水一帶的戲劇。因金華在元代以前稱為「婺州」,故稱為「婺劇」。主要聲腔包括崑腔、高腔、亂彈、徽戲、灘簧與時調六大類,各具特色。
弋陽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戲劇腔調。起源於江西省弋陽縣,以金鼓等打擊樂器伴奏,臺上的演員獨唱,後臺多人幫腔,簡稱為「弋腔」。由於流傳日廣,又善於吸取各地土語鄉音,演變出青陽、樂平、四平等多種聲腔,為高腔系統的起源,在明、清兩代地方戲曲中頗為風行,有其重要地位。也稱為「高腔」。
花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種類的泛稱。清朝乾隆時對當時各種地方戲曲的總稱。以多種樂器合奏,紛雜囂亂。劇詞和音樂,通俗易解,受當時群眾的喜愛。包括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高腔、二簧調等。也稱為「亂彈」。
川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劇種。川戲包含有漢調、陝調和川省特有的高腔。多以四川方言念唱,表演細膩、技術要求嚴格,戲曲語言生活氣息較濃厚,具有幽默、風趣等特色。
河北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的戲曲。是由清乾隆末年山西蒲州梆子傳入河北,逐漸演變而成,曾受高腔、京劇的影響,音調高亢,表演細膩。
甌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浙江溫州一帶的劇種。因浙南、溫州一帶古稱東甌,故稱為「甌劇」。清初開始形成,演唱崑曲、高腔、亂彈,而以亂彈腔為主。伴奏樂器有笛子、二胡、三弦、大鑼、大鼓等。
滾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弋陽腔及其他高腔的唱腔形式,簡稱為「滾」。滾調原是曲牌基本句法結構之外的附加部分,可以放在曲牌前面,也可以放在中間或後面。具有解釋或貫串原有詞意,加強感情氣氛,增添曲調、節奏的對比變化等作用。是介乎唱、白之間的朗誦性唱腔。偏於唱曲的稱為「滾唱」,偏於說白的稱為「滾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