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魔幻     
瀏覽人次:542 收藏人次:260699
魔術所形成的虛幻效果。如:「魔術師在臺上表演吞火、吞劍,那是一種魔幻,而非真實。」
    
瀏覽人次:16946 收藏人次:6397918
變化。如:「變幻」、「幻化」。
虛幻、不真實的。如:「幻影」、「幻術」、「夢幻」、「幻想」、「幻覺」。
    
瀏覽人次:14549 收藏人次:3606244
能迷害人的鬼怪。如:「魔鬼」、「妖魔」、「惡魔」。
沉迷於某事。如:「入魔」、「著魔」。
奇幻而不可思議的。如:「魔術」、「魔法」、「魔石」。
佛教謂修道的障礙。如:「魔由心生」。
後現代美學     
瀏覽人次:1385 收藏人次:0
裁和作品中汲取養料,試圖填平精英文學和大眾文學之間的鴻溝,代表流派包括美國的「垮掉的一代」,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魔幻現實主義」等。另一類則是繼續推進現代主義文學實驗並超越它,代表流派包括「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等等。總體上看,到目前為止共有六個流派可以歸入後現代主義範疇,這些流派之間彼此關聯不大,但其「反文學」、「反理性」、「解構」的本質卻是相似的。責任編輯:陳思潔
鍾文音     
瀏覽人次:1338 收藏人次:0
女性尋根的文體,建構個人的小歷史,以微觀的物件和影像來窺視個人和家族、土地的系譜,而她的小說語言充滿魔幻與影像感,散文寫作則又採取紀實的腔調,兩者互為交溶正是她寫作的特色風格。她的筆下,呈現出一幅社會階層、族群、語言文化甚至 生活 型態交織、錯綜的圖像,看似奇異,卻再真實也不過。在這些圖像中可以見到知書達禮的仕紳家族、 教育 水準極低的婦女、憤怒反抗的知識菁英、賃居河左岸工業區的打工男子,這些看來龐蕪且格格不入各色人等,其實都是血肉相連。半世紀以來,華文世界不是沒出過描述社會底層、書寫自己的女作家。但鍾文音的、源源不絕且...
精神分裂症     
瀏覽人次:1184 收藏人次:0
),或患者體驗到了外力強行把不屬於自己的事情放到了自己的腦子裡(思維插入)等。幻覺-對於環境有著奇異魔幻的知覺。幻覺是指一種沒有人能了解的感官經驗,完全是無中生有;這一類的幻覺可能是:聽覺(聽到一些聲音)-有時候這個聲音會要人做一些事,最普遍的精神分裂症幻覺是聽覺的視覺(看見光,物體或是臉孔)嗅覺(聞到一些氣味)觸覺(例如,覺得有蟲在皮膚上面或下面爬行蠕動)思考或談話缺乏組織 無論是經由口語或文字與人溝通,均不能有組織地表達所要表示的意義。通常醫師以病患談話時是否缺乏組織來衡量病患在思考上是否出現異常。有精神分裂症的人通...
張大春     
瀏覽人次:1051 收藏人次:0
語言的陷阱,從而產生對各種意識形態的解構作用。在張大春的小說裏,充斥著虛構與現實交織的流動變化,具有魔幻寫實主義的光澤。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用新的敍事寫法,不斷自我突破,被譽為當代臺灣甚至華人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張大春的妻子葉美瑤,是時報出版副總編輯。 觀點 他創作力豐富,從事各類文體的寫作,偵探、科幻、歷史、鄉野傳奇,以及自創的新聞體、週記體小說,兼及時論雜文,他說他很難「安分地」固守某一種小說的敘事風格與修辭技巧。因此張大春始終是個不願為小說以外的東西被貼上標籤的作家,始終追問真實虛構、敘事詮釋問題的他,之所以使用
馬奎斯     
瀏覽人次:978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創作歷程:3 代表作品及影響:4 著作: 生平:加夫列爾‧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中國大陸譯為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馬奎斯在1928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1940年遷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入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並開始文學創作。1948年因哥倫比亞內戰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任《觀察家報》記者。1955年,他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任《...
Adobe_Photoshop     
瀏覽人次:952 收藏人次:0
Display」的程式,程式的功能是讓黑白點陣圖顯示器顯示灰階影像。托馬斯的哥哥約翰·諾爾就職於光影魔幻工業特效公司,他建議弟弟托馬斯將「Display」變成一個處理數位圖像的程式,於是在1988年兩兄弟花了六個月時間合作完成這個項目。最初托馬斯想將軟體改名為「ImagePro」,但沒曾想到這個名字已經被人用了。同年晚些時候,托馬斯將軟體改名為「Photoshop」並與一家掃描器公司進行了短期合作,用於處理掃描器掃描下來的影像。在這期間,約翰前往矽谷向蘋果公司的工程師以及Adobe Systems藝術總監羅素·布朗展示了...
葉石濤     
瀏覽人次:951 收藏人次:0
創作有『汲古夢』『鬼月』『墓地風景』『葬禮』都雜揉寫實與幻想、趣味與玄奇,風格頗似近年受國際注目的「魔幻寫實」。2008年12月11日病逝於高雄市榮民總醫院。 文學觀點反映社會,保存文化歷史。葉石濤先生說:「我寫作的使命只有一個,就是建立台灣文學。每一個國家都應該有每一個國家的文學,如果想證明台灣的存在,就必須寫出台灣的歷史,一來,它可以把台灣的時代及社會變遷清楚的表達出來;二來,它可以有效地保存台灣人的文化、思想演進的情況。我的使命,便是明確的定義台灣有台灣自己的文學。」 著作《媽祖祭》,1940年。《征台譚》,194...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