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2.79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魔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阿巴卡阿布拉(Arba-Kad-Abre)為阿拉伯字Abrar-Qadir-Abrar,意為「魔舞」,或稱「力量之禮儀舞蹈」。在八到十二世紀西班牙受回教統治期間為人所知,並由希伯來學者接觸聯絡。Abrar為彌賽亞或救世主;Qadir意為「擁有力量主宰者」;因此,此神聖禮儀為向力量之主宰或偉大的救世主祈願。他們莊嚴肅穆的舞蹈由秘密祈願和吟唱的禱告伴隨;入場極為嚴格,僅真正的敬拜者可參加,可見「魔舞」的「魔」為錯誤的稱號。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十六天魔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元代宮廷著名隊舞。是具有濃郁佛教色彩的女子群舞。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十分迷戀此舞。《元史.順帝本紀》載:「時(約至正十四年、即公元1354)帝怠於政事,荒於游宴,以宮女三聖奴、妙樂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為《十六天魔》」。該舞的服飾化妝是:「首垂髮數辮,戴象牙佛冠,身披瓔珞,大紅綃金長短裙,金雜襖,云肩合袖天衣,綬帶,鞋襪。」舞時:「各執加巴剌般之器,內一人執鈴杵奏樂」。由宮女十一人組成的伴奏樂隊,其妝束打扮是:「練槌髻、勒帕、常服,或用唐帽、窄衫。」所奏的樂器有龍笛、頭管、小鼓、箏、琴、紫、笙、胡琴、嚮板、拍板。舞時以長安宦官迭不花率領,在宮中做佛事時奏樂舞蹈。「宮官受秘密戒者得入,余...
魔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舞蹈。本為唐代音樂,至元順帝時,以十六名宮女,盛飾珠纓,扮成菩薩相,以佛曲伴奏,讚佛而舞。有時也用於宴享,以娛賓客。《元史.卷四三.順帝本紀六》:「時帝怠於政事,荒於游宴,以宮女三聖奴、妙樂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為十六天魔。」
魔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蘇格蘭地區在春季及豐收期所跳的舞蹈,此舞的場地需寬敞,如田野。此舞由男子獨舞,他忽高忽低地跳躍,跳起時將腳向外張開,並以圓形的舞跡跳著舞,其特殊之處在於他的腳跟,無論高躍時或低蹲時皆以單足表演,並使自已蹲踞時幾乎觸及草地。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迷害人的鬼怪。如:「魔鬼」、「妖魔」、「惡魔」。
沉迷於某事。如:「入魔」、「著魔」。
奇幻而不可思議的。如:「魔術」、「魔法」、「魔石」。
佛教謂修道的障礙。如:「魔由心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