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魔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或神話傳說中指具有超自然力,又喜迷惑人、陷害人、取人性命的異類。如:「魔鬼常常誘惑意志不堅的人。」
魔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怪異鬼物的總稱。比喻邪惡之人。《醒世恆言.卷二九.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眼前見的無非死犯重囚,言語嘈雜,面目兇頑,分明一班妖魔鬼怪。」《老殘遊記》第一一回:「現在玉帝失權,阿修羅當道,然則這北拳南革都是阿修羅部下的妖魔鬼怪了?」
天使、魔鬼(撒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基督教的〔聖經〕中,多卷聖書中,提到上帝有祂的使者與侍從,這類的使者與侍從即為天使。依〔聖經〕中所言,天使負有服事上帝、傳達神旨、保護義人等使命,而在〔聖經〕中,著名的天使有基路伯、拉法耳、加百列、米迦勒等。撒旦(Satan)是魔鬼的名字,本意為「仇敵」與「抵擋」,在基督教〔聖經〕中,指出魔鬼專與上帝為敵,誘惑人去犯罪,而在〔聖經〕之〔舊約全書〕之〔約伯記〕裡,甚至提及魔鬼撒旦原本也是眾天使之一,在得到上帝許可後對人進行試煉等。
魔鬼簑鮋(斑鰭簑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terois volitans (Linnaeus, 1758)
體延長,側扁,前部稍高。頭中大稍側扁。頭部、身體均被圓鱗,吻端則無鱗。側線上側位,伸達尾°­基部。背鰭連續,硬棘部基底長於軟條部基底,鰭間具一深刻;胸鰭甚長大,幾可達尾鰭基底,鰭膜深裂,皆為不分支的軟條;尾鰭長圓形。體側具有黑褐色之橫帶,其中參雜白色到淡紅色的區域;頭部亦同時具有黑褐色之橫帶,吻部則有斜帶相連。背鰭軟條部、臀鰭和尾鰭散布黑點;胸鰭和腹鰭具黑色斑紋。
西自非洲南岸,東迄玻里尼西亞,北起琉球群島,南至澳洲海域。
珊瑚礁區魚類,亦可生活於潟湖區或藻床區,從潮間帶、亞潮帶,至深達50公尺深的水域皆可發現蹤跡。白天休棲於礁岩邊緣,晚上則伺機捕食,主要以小魚、蝦魚或螃蟹為主食。棘有神經性劇毒能致人死亡,台灣有案例可尋。
由於外表亮麗,形態優雅,有「獅子魚」或「火雞魚」之稱,是非常受歡迎的水族常客,但也帶來生存危機。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鮋科(Family Scorpaenidae)
袋獾(塔斯馬尼亞魔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arcophilus laniarius (Owen, 1838)
外型似小熊,但有長尾,頭短而寬,牙齒強而有力,腳缺拇趾,頭軀幹長52.5~80公分,尾長23~30公分,雄獸體重5.5~11.8公斤,雌獸體重4.1~8.1公斤;背部為黑褐或黑色,喉部有白斑,體側與臀部也有1~2塊白斑,鼻部粉白色。
塔斯馬尼亞。
除開墾地外,幾乎遍及塔斯馬尼亞全島,較喜海岸林,白天棲息在任何可躲藏之處,如洞穴、樹洞、灌叢中,會以樹皮、草、葉做窩,晚上外出活動;地棲性,但亦會爬樹,動作緩慢笨拙,經常低頭嗅聞地面,嗅覺佳;依食物資源的狀況,族群密度每平方公里3~25隻,無論同性或異性之間活動範圍重疊度相當大;食性含多種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包括毒蛇、兔、小袋鼠,以及植物和腐肉,一晚的覓食距離可達3.2~16公里;懷孕期31天,一胎2~4隻,幼獸出生時體重0.18~0.29公克,90天後離開乳頭,105天後離開育兒袋,8個月後斷奶,雌獸2年後性成熟,壽命可達8年2個月。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袋鼬目(Order Dasyuromorphia)
袋鼬科(Family Dasyuridae)
魔鬼身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女子身材曲線玲瓏,體態勻稱,具魔鬼般魅力,使人神魂顛倒。如:「鄰家大姐喜愛健身,所以擁有一付魔鬼身材。」
魔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湖泊名。位美國北達科他州的一個鹹水湖,長四十八公里。
魔鬼的小提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兩幕六景的默劇舞劇。聖雷翁(Arthure Saint-Léon, 1821-1870)編舞編劇,普尼(Cesare pugni, 1802-1870)作曲,岱普烈辛(Despléchin)與迪爾里(Thierry)舞台設計,首演於1849年1月19日巴黎歌劇院(L´Opéra de Paris)。故事內容:青年爾邦(Urbain)深愛著美麗的海倫(Hélène de Vardeck)但是海倫喜歡的是另外一位追求者聖伊巴斯(Saint-Ybars)。邪惡的魔法師馬修斯(Matheus),施法使爾邦的琴藝懾人心魄,輕易就能贏得美人芳心,不過交易的條件就是爾邦必須付出他的靈魂作為代價,爾邦拒...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魔鬼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十九世紀桂冠詩人索籍(Robert Southey)在他寫的Vision of Judgment一書序文中,指稱拜倫(Byron)、雪萊(Shelley)、亨德(Hunt)等人向傳統道德觀念挑戰為「魔鬼學派」。
魔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南印度卡那拉(Kanara)地方之寺廟中,極為著名之祭祀性舞蹈。印度的寺廟,自棕櫚屋頂之小廟宇至大型之寺廟建築,皆供有若干銅製的象徵性神像。其種類視Bhuta的「司地」而異。此類Bhuta常被認為是煞神或瘟神等凶神,主要根據降魔說,一種有力的精靈崇拜說(Animism),運用法術驅除邪魔惡靈;其理論為萬物皆有靈魂,因此應尋求一種集中的力量,運用法術驅逐此魔鬼惡靈。舞者以單調的律動,反覆迴轉,直至可能逐漸進入一種恍惚狀態,以接受神的訊息。表演者臉部化□如《卡達卡利舞劇》(Kathakali)之臉譜。
宮尾慈良《舞踊 人類學》1987,日本學習研究社《世界民族大觀》:1980,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